臨床上肺外結核越來越多,結核性胸腔積液是肺外結核中第2種常見的形式,僅次於淋巴結結核,結核病患者中約5%會發生。
1、臨床特點
多數呈急性發病,約1/3患者在1周內出現症狀,2/3患者在1個月內出現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胸膜性疼痛、乾咳。雖然好發於年輕人,但任何一個成年或老年單側胸腔積液的患者都應該考慮到胸膜結核。典型的為少到中等量的單側胸腔積液,通常不超過單側胸腔的2/3。慢性結核性膿胸是胸膜腔內的慢性活動性感染的一種表現,常由以下途徑引起:(1)由合併大量胸腔積液的原發性進展而來,(2胸部淋巴結或橫膈下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腔,(3)血行播散,(4)肺切除術後。慢性結核性膿胸常規X線胸片即可發現異常。山東省胸科醫院胸外科金明華
2、診斷
確診需要在痰、胸腔積液或胸膜活檢中找到結核分枝桿菌,支援診斷的依據還包括胸膜找到結核性肉芽腫以及胸腔積液中腺苷脫氨酶增高。
(1)痰液檢查
傳統觀點認為,不伴有肺部病灶的胸膜結核痰檢應為陰性,且不具有傳染性。但一項研究顯示,即使線胸片上肺實質正常的患者,其誘導痰培養的陽性率仍可達55%。
(2)結核菌素試驗
對於結核病低發或無疫苗地區,結核菌素試驗結果陽性往往是診斷的一個有力證據,但仍有1/3患者結核菌素試驗陰性。這主要因為:(1)免疫抑制狀態或嚴重營養不良,(2)新近感染,(3)外周血特異性淋巴細胞被迴圈的單核細胞所抑制,(4)胸膜腔中淋巴細胞的純化蛋白衍化物被螯和。但是,6~8周後複查結核菌素試驗,結果幾乎全都變為陽性。
(3)影像學檢查
患者的X線胸片通常顯示少量至中等量的單側胸腔積液,超聲檢查發現不同長度的纖維蛋白條帶、可移動的微小分隔、包裹性胸腔積液、胸膜肥厚以及偶爾出現的胸膜結節均有助於診斷。增強掃描可顯示相關的肺實質性損傷以及淋巴結病變,因此可提高診斷的準確度。另外,還可以發現併發症,如胸膜肥厚、鈣化、侷限性滲出、膿胸和支氣管胸膜瘻。
(4)胸腔穿刺術
a、胸腔積液檢查
典型的為草黃色澄清液,有時可混濁或呈漿液性,但絕對不會呈明顯血性;性質一般為滲出性,在疾病初期胸腔積液細胞計數顯示主要為中性粒細胞,但連續胸腔穿刺時淋巴細胞逐漸變為主要細胞。
b、胸腔積液塗片與培養
該法的抗酸桿菌檢出率<10%<font="">,但對於合併感染患者,其檢出率可>20%。胸腔積液培養陽性率可達12%~70%。
c、聚合酶鏈式反應
聚合酶鏈式反應在培養陽性的胸腔積液100%呈陽性,而對培養呈陰性的胸腔積液僅30%~60%呈陽性。
(5)胸膜活檢
自1955年首次應用以來,壁層胸膜活檢已成為診斷敏感度最高的方法。對胸膜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可發現肉芽腫性炎、乾酪樣壞死或抗酸桿菌。在患者中,50%~97%胸膜活檢可發現肉芽腫,39%~80%可培養出分枝桿菌。即使在未發現肉芽腫的情況下,活檢組織也應進行抗酸桿菌檢查。其他的肉芽腫性胸膜炎,如真菌性疾病!結節病、類風溼關節炎、諾卡菌病等均需要排除。
(6)胸腔鏡檢查
胸腔鏡廣泛應用於胸膜結核與惡性腫瘤的診斷,可以發現壁層胸膜上的黃白結節、紅斑以及廣泛的粘連,還可對可疑病損處尤其是肋脊角區域進行咬檢。有研究將各種的診斷手段進行了比較,結果認為胸腔鏡是準確度最高,具有100%組織學上的準確度與76%培養陽性率。
3、治療
(1)抗結核藥物
正確診斷與治療很重要,根據短程療法治療指南,對於病情嚴重並伴有廣泛或兩側胸腔積液及痰塗片陽性的患者應採用標準方案(急性期治療使用4種藥物: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用2個月,然後使用異煙肼、利福平維持4個月)。
(2)糖皮質激素
利用糖皮質激素的抗炎症作用,可在抗癆過程加速胸腔積液的吸收並防止胸膜粘連。目前尚不推薦對合並感染的進行激素治療。
(3)胸腔積液抽吸或引流
對患者除抗結核治療外,還應儘早徹底引流胸腔積液。
(4)胸腔鏡治療
結核性胸膜炎病史在4周內,通過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閉式引流、胸腔沖洗並注入抗癆、尿激酶藥物等措施治療後,仍有積液,並已形成包裹、分隔者,稱為難治性結核性胸膜炎,機化初期的結核性膿胸,髒層纖維板水腫、增厚、質地較脆,二者均可行電視胸腔鏡胸腔廓清術。胸腔鏡直視下清理胸膜腔:用操作鉗分離粘連帶,鉗取或負壓吸出纖維素膜及壞死組織,疏通、消除所有包裹腔,負壓吸出殘留積液,仔細剝離髒、壁層胸膜表面增厚膜,髒層胸膜附著物若不能完全剝離,予以多點鉗取,減輕髒層胸膜表面壓力,促使肺復張。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胸膜腔。在操作口置放引流管,術後可繼續沖洗、注藥治療。無殘腔、無積液後拔管,繼續口服抗結核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