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陶承軍

  有人統計來看面板科就診的多數患者是得了過敏性疾病包括蕁麻疹、溼疹、季節性皮炎、特異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等。此時醫生往往會開抗過敏藥物來治療。甚至瘙癢症,為了達到止癢的效果也會應用抗過敏藥。面對臨床上名目繁多的抗過敏藥物,如何做到提高藥效、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合理的選用藥物這大有講究。

  一、抗過敏藥的分類:

  1、抗組胺藥物:

  抗組胺藥物是最為常用的抗過敏藥物,適用於Ⅰ型過敏反應,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一代抗組胺藥物有撲爾敏、賽庚啶、苯海拉明、異丙嗪等。其鎮靜與中樞神經不良反應較為明顯,服用後會出現嗜睡、乏力、反應遲鈍等症狀,用藥後應避免駕車、精密儀器操作、高空作業等。此類藥物還有抗膽鹼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應慎用。二代抗組胺藥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叮、阿斯咪唑、特非那丁等,此類藥物的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大為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咪唑、特非那丁有少見的嚴重心臟毒性,可引起致命性的心率失常,特別是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及紅黴素等合用時,上述不良反應會加重,應當重視。三代抗組胺藥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輕,抗過敏作用更強。

  2、過敏反應炎症介質抑制劑:

  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又稱肥大細胞穩定劑,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鈉、色羥丙鈉等,常用於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療。此類藥物毒性甚微,較為安全,但起效慢,一般在連續服藥1-2周後起效,故需耐心、規律服藥,不可隨意間斷。

  3、鈣劑:

  鈣劑可增加毛細血管的緻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從而減少滲出,以緩解過敏症狀。一般用於面板瘙癢、溼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的治療。常用藥物有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

  4、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等可抑制機體異常免疫的作用。目前廣泛應用於頑固性外源性過敏反應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5、中藥:

  中藥複方如消風止癢散等、單味中藥如荊芥、防風、紫蘇子等及其提取物可在過敏反應的各個環節發揮作用,如抑制IgE的形成,保護和穩定肥大細胞膜,減少和防止其脫顆粒,抑制SAS - A、組織胺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以及提高細胞內cAMP 水平,消除超敏介質,中和變應原等,並使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和代謝異常等得到緩解,進而抑制抗原抗體反應和過敏介質所造成的靶器官組織細胞損傷,使臨床症狀得到改善或消除。同時,有一些中藥除通過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發揮抗過敏作用外,還可不同程度地增強肌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發揮肌體的自身能動性,有助於某些頑固性過敏性疾病的根除。

  6、維生素C: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C是通過保護細胞,從而減輕或避免過敏反應的發生。急性嚴重的過敏性面板病還是要選用糖皮質激素,因為其起效快、作用強。

  二、抗過敏藥物的選擇原則:

  1、選擇對症用藥:

  ①寒冷性蕁麻疹首選西替利嗪;

  ②急性過敏反應選用起效快的抗過敏藥物,慢性過敏反應選用安全性高的抗過敏藥物。

  ③白天宜選用無鎮靜作用的抗過敏藥物,晚上睡前選用具有鎮靜作用的抗過敏藥物。

  2、因病情需要而聯合用藥時,在症狀控制後,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藥物,而應逐個逐漸停藥。這點很重要,許多慢性蕁麻疹,慢性溼疹的患者之所以病情反覆,就是因為症狀稍微好轉就立即停藥造成的。

  3、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藥物不宜超過一個月,否則會因長期用藥導致藥效下降,產生耐藥,同時藥物毒副作用會不斷累積。

  4、在服用抗過敏藥物後,症狀未改善或症狀加重時,不宜加大劑量用藥。由於抗過敏藥物本身可能有一定的致敏性,如苯海拉明可致藥疹等,故在服用一種抗過敏藥物無效時,應當換用其他作用機理不同的抗過敏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