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性骨折,易發生在骨骼應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見訓練傷之一,在部隊訓練中發病率較高,國外報道為31%,國內報道為16.9%。與超強度訓練或姿勢不當有關,多發生於頻繁的長跑、越野訓練或單一課目的超負荷訓練中。此外,也常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如籃球、足球、網球、田徑、體操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亦可見於經常堅持大運動量鍛鍊的中老年人。
區域性長期受反覆集中的輕微損傷後,首先發生骨小樑骨折並隨即修復,如在修復過程中繼續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復障礙,骨吸收增加,反覆這一過程,終因骨吸收大於骨修復而導致完全性骨折。
治療方法與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沒移位或輕度移位,採用手法復位、固定、制動等方法治療,後期再進行康復功能鍛鍊。症狀較重,斷端出現骨化現象或發生骨不連,骨折癒合較為困難,需手術切開復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療。
劫道骨折即尺骨骨折。舊社會常見於劫道者用棍棒擊打被劫者時,被劫者抬臂遮擋,致使尺骨骨折所致。
拳擊手骨折是一種發生於掌骨的骨折,好發於第45掌骨。骨折部位遠端向掌側移位,手背側成角。因為拳擊手比賽時,容易發生此類損傷,故稱為拳擊手骨折。
絞刑骨折解剖學和法醫學研究表明,絞刑主要是引起第二頸椎椎弓斷裂,醫學上將此稱為hangman骨折,又稱為絞刑骨折。絞刑骨折並不光發生在絞刑時,交通事故和各種外傷也會引起這種骨折。對頸部外傷疼痛者,未明確診斷,千萬不可當做一般扭傷、落枕等而隨意旋轉頭部,以免引起脊髓損傷,發生嚴重癱瘓和呼吸停止等危險。
牽拉肘即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該病多因過度牽拉小兒手臂所致。傷肘部可呈現半曲屈位,自覺肘外側部疼痛,前臂呈旋前位而垂於體側,功能活動障礙,尤其不能旋後、屈伸及取物活動,且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易被家長誤認為肩關節或手腕關節脫位。治宜採用牽拉肘復位法,或手翻託復位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