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足口病的患兒又多起來了,怎樣才能預防手足口病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又會有什麼臨床表現?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希望宣教的內容能幫助孩子家長保護自己的寶寶不受或少受手足口病的侵害。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每年3一9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口痛、厭食、囗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輕症者一般5一7天可自愈。重症病例可合併腦炎、腦脊髓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心臟損害等致命的併發症,病情凶險,病死率高。所以手足口病需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患兒預後良好,少數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
1、消化道:糞一口傳播;
2、呼吸道:飛沫傳播;
3、近距離或密切接觸患者及其玩貝、衣物、水源等。
人群普遍易感,但患者多為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一般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但不是終生免疫。因為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四季均可發病,潛伏期為2一7天,隔離期為2周。
如果孩子已經得了手足口病,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病情,一旦出現以下表現,應當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1、體溫持續高於39度,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孩子精神差、嗜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不穩等神經系統表現。
3、心率、呼吸異常的增快或減慢或節律不整。
4、皮膚髮花、四肢發涼、出冷汗。
以上表現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現。尤其是3歲以下,發病在5天以內的孩子,要特別關注。及時發現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現,是降低手足口病死亡率的關健。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上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現,要立即住院治療。已患手足口病的患兒,不要去幼兒園和公共場所,避免和其他孩子接觸玩耍,採取居家隔離。孩子所用的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可以煮沸3分鐘消毒;玩具、桌椅可以使用含氯的消毒劑,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液、糞便等最好倒入適量的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倒入側所。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1便後都要洗手。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健是注意個人、家庭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飯前、便後以及外出後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手衛生是非常重要的;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勤晒衣被。疾病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流行期要每天檢查孩子面板和口腔有無異常,注意孩子的體溫變化。
對手足口病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後,相信各位家長已經認識到,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大家動員一切力量,我們一定能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