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流行特徵及新情況
1.1病原學研究進展
EV71和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病原,其他柯薩奇病毒如A5、A7、A9、A10、B3和B5也可引起,但EV71在我國的研究報道較多。EV71可分為A、B、C等基因型,基因型B和C又可再細分為B1~B4、C1~C4基因亞型。自1989年始,我國諸多學者從湖北、深圳、上海、重慶、廣州、福建等地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均分離出EV71。
其中Li等對我國深圳市1999至2004年流行的EV71序列以及中國大陸其他地區EV71流行株序列進行遺傳特徵分析,確定其均為C4基因亞型。此基因亞型與阜陽、深圳、重慶、上海地區及2004年我國臺灣地區流行毒株基因型一致,且距離較近。最近新鄉地區一項研究顯示該地區EV71病毒屬於C4a亞型,與2008年安徽阜陽代表株距離接近。
EV71具有遺傳多樣性,不同基因型EV71流行存在一定的時間性和區域性,且病毒可在同一地區發生進化。1998-2001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省暴發的幾起大規模手足口病流行均由EV71多種基因型引起,包括B1、B3、B4、C2、C3等。2005年後,我國大陸地區的EV71流行毒株為C4基因亞型C4a簇。
我國臺灣省1980、1986年EV71流行株為亞型B1,1998年為C2,l999年至2003年為B4,2004年為C4。不同基因型的交替流行說明EV71進化活躍。
1.2感染人群及其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在我國被列為丙類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手足口病的易發人群為10歲以下兒童,其中又以5歲以下的兒童最常見,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可在幼兒園中發生流行。傳統觀念認為成人對手足口病毒普遍存在免疫力,其極少發生於成人。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也發生著變化。
早期有學者認為,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可感染本病。但近幾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顯上升趨勢。2008年至今,國內報道成人手足口病100餘例,其均無免疫缺陷或明顯免疫力低下表現,並有合併腦炎、睪丸炎等疾病的重症患者。另外,筆者最近一項對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員隨訪研究發現,手足口患兒家庭中不但有成人患者,而且還存在成人隱性感染患者。
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成人隱性感染者的存在可能是手足口病疫情難以控制和引起大暴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臨床上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主要症狀,起始多表現為低熱、乏力、食慾減退等前驅症狀。手足口病皮損初為紅色斑丘疹,很快發展為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開始為紅色小皰疹,後常變為潰瘍。
有的病人僅有皮疹或口腔潰瘍。個別患者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腦膜腦炎等併發症。成人手足口病一般全身症狀較輕,多僅表現為手、足皮疹和/或口腔潰瘍,很少伴有系統性損害。
1.4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屬於傳染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可作為本病的傳染源,但不會在人和動物間傳播。從感染到出現症狀即潛伏期通常是3~6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於患者的皰疹液,咽部,糞便中,通過唾液、飛沫、糞便和皰疹液等排洩物,經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健康的兒童、成人均可感染。
水和食品汙染是導致手足口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汙染了水源,而被汙染的水源又進一步成為汙染食物或其他物質的汙染源,此種情況可引起手足口病小範圍的暴發流行。有研究顯示,成人手足口病多經患兒傳播而感染,即家庭內傳播。
受感染的成人活動範圍大,攜帶病毒量多,又可傳染其他兒童和成人,且傳播和危害能力遠遠超過兒童患者,故成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2 、手足口病的預防及新見解
2.1改變意識,加強監測加強監測、做好疫情報告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關鍵。各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及時完善疫情報告系統,第一時間發現手足口病患者,迅速採取措施將患者有效隔離,防止疾病的擴散,以免造成大範圍的流行和社會恐慌。
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流行病學個案調查,以便對手足口病的發病數量及病症進行有效統計和監測。對重症患者和特殊患者應採集咽拭液或糞便標本進行檢測,對疾病可能發生的變異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起到有效預警作用。改變對成人手足口病的認識,成人患者雖症狀輕,但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社會危害遠遠超過兒童患者。高度重視成人手足口病的上報、調查和隔離工作,以做好手足口病的全面監測。
2.2及早切斷傳播途徑手足口病常發生於幼托機構。幼托機構應嚴格執行晨檢制度,晨檢物件不應僅限於幼兒,還應包括接送幼兒的家長及幼托機構教師。對幼兒疑似病例或家長有疑似症狀的幼兒及時隔離,控制本病在幼托機構內蔓延。
本病流行期間,幼托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對被汙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進行終末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幼托機構要多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晒衣服,督促幼兒飯前便後要勤洗手。
2.3完善院內預防機制手足口病流行期間,醫院需設立專門的門診和治療室接診手足口病患者,以避免院內感染及交叉感染。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病例,要第一時間向當地衛生防治部門報告,並對患者及與其密切接觸者進行仔細檢查,及早明確病原學診斷,採取綜合性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擴散。
重點加強醫院產科、兒科病房的消毒,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使用的器具都要及時進行消毒。對於重症患者要進行隔離治療,患者用過的所有被褥、洗漱用品等都要及時消毒。另外,對患兒家長也應仔細檢查,在條件允許下可建議其行病原學檢查,排除成人手足口病和隱性感染者。一旦發現陽性病例,應及時上報和隔離,以做到院內徹底預防。
2.4加強家庭預防措施手足口病傳播途徑較多,應提醒家長儘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家長還應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夏季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一旦確診,無論兒童或成人,尤其是老人、孕婦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在手足口病患者發病期間都應與其避免親密接觸(如親吻、擁抱、共用餐具等),甚至患者家庭成員及與患者長期生活人員之間也都應避免親密接觸,以切斷隱性感染者的傳播。
總之,隨著疫情的發展,手足口病在病原體、感染人群、臨床表現和傳播途徑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這給本病的預防和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的存在,迫使傳統防治策略亟待更新,對成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的重視和防範應納入新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以完善手足口病防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