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諮詢:我今年35歲,最近體檢,婦科超聲報告上寫著“疑似子宮內膜息肉”。我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治療嗎?
該讀者所提到的子宮內膜息肉的處理,基本的意見是這樣的:若有生育要求,應積極處理,宮腔鏡下電切除術並送病理,排除惡變可能,術後可試孕;若無生育要求,可暫不處理,在下次月經結束後3-5天做B超檢檢視息肉是否脫落,以後定期隨訪即可。
那麼對於子宮內膜息肉,應當如何恰當診治呢?
在婦科臨床上,子宮內膜息肉是性女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之一,它是子宮內膜區域性的良性結節狀突起,由子宮內膜腺體、間質和血管組成。息肉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呈舌狀或指狀,分無蒂或有蒂,多位於子宮底部,小者1~2毫米,大者可充滿整個宮腔。單發較小的息肉一般無臨床症狀,多數是B超檢查或宮腔鏡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多發或較大時,在生育期主要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月經週期不規律等,絕經期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息肉可能會導致不孕,發生惡變等,但其發生惡變較為罕見,通常發生率為0%~12.9%,且取決於研究人群。年齡增長、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圍絕經期及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乳腺癌術後長期應用他莫昔芬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因素,同時也是子宮內膜息肉不典型增生和惡變發生的高危因素。
子宮內膜息肉有多種檢查手段,常用陰道超聲(TVS)和宮腔鏡檢查。TVS檢查快速、方便、無創、經濟,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檢查方法。宮腔鏡檢查不僅可以在直視下全面檢查宮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直視下切除病灶,聯合病理檢查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但宮腔鏡是有創檢查,操作需在麻醉狀態下進行,風險與費用相對較高。另外,經陰道子宮聲學造影技術因檢查時可能會給被檢者帶來痛苦,故多作為超聲檢查的補充方法;診斷性刮宮容易漏診誤診,多不使用;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 (HSG)在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中並不常用,多由於不孕而進行常規HSG檢查中發現息肉。
結合息肉大小、臨床症狀、生育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治療方式多樣。非手術保守治療包括期待療法和藥物治療。研究顯示約25%息肉可自行消退,長度小於10毫米息肉更容易消退,因此對於息肉較小(<10mm)、無症狀的患者,與患者溝通後可不做處理,隨訪即可。由於藥物治療作用有限,停用後會復發,價格相對昂貴及其不可忽視的副作用等原因,目前並不推薦藥物治療息肉。手術保守治療包括刮宮術、宮腔鏡定位後息肉摘除術、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子宮內膜去除術。刮宮術是通過盲颳去除子宮內膜疾病,成功率低於50%,去除病灶不完全;當宮腔鏡治療可行時,刮宮術不應該作為診斷或治療性干預措施。宮腔鏡定位後息肉摘除術適用於單發、體積較小或蒂部較細的息肉,由於不能去除息肉基底部,易復發;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是最佳的手術方式,適宜於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術後恢復月經即可試孕;子宮內膜去除術適用於無生育要求、無合併子宮惡變性疾病、月經量過多而且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根治性手術即子宮切除術適應證限於病理診斷懷疑息肉惡變且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出現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B超發現宮腔內有贅生物,或者宮腔內贅生物無法完全排除惡性可能性的患者,均建議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息肉治療的目的是摘除息肉、消除症狀以及改善妊娠結局,那麼治療後息肉是否會復發呢?實際上,息肉復發與否以及複發率與治療方式有關。子宮內膜去除術和子宮切除術能避免復發。刮宮術漏刮率較高。宮腔鏡定位後息肉因不能徹底去除息肉的基底部和周圍內膜,易於復發,有報道稱複發率達l5%。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因在直視下切除息肉,其切除範圍和深度較好掌握,複發率低。為避免子宮內膜息肉復發,對於無生育要求、月經量多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含孕激素的避孕環——曼月樂環。上環後孕激素抑制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的複發率可下降。口服避孕藥和孕激素對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發展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息肉為常見的婦科疾病, 目前首選診斷方法為經陰道超聲,金標準為宮腔鏡聯合病理檢查。關於對子宮內膜息肉的最佳治療方案仍需在不同因素水平下進行統計分析,以便制定出一套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育要求、不同病情女性的治療方案,同時也會為有效的預防復發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