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毛穎民

  高爾夫球肘(Golfer's elbow):即肱骨內上髁炎,是由於肘部過度活動引起肘部屈肌附著處疼痛。

  Cobb角:Cobb角是用來測量脊柱彎曲的度數。根據X線片確立中立椎體後從彎曲的上、下兩端椎各畫一條平行於椎體終板的直線,再各畫一條垂直於以上兩條直線的第二條直線, 此後兩條直線的夾角即為Cobb角的測量值。

  DDD(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椎間盤退變性疾病,是指由椎間盤退變引起的以頸肩腰腿疼痛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症候群,包括頸、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退變引起的椎間盤源性腰痛,退變性頸、腰椎不穩症和退變性頸、腰椎管狹窄症等。

  手內肌陽性手(intrinsic-plus hand)手內肌攣縮或作用增強表現,鵝頸畸形,掌指關節屈曲,近指間關節過伸,遠指間關節屈曲或過伸,常見於類風溼關節炎,腦癱或者臂叢神經損傷。

  手內肌陰性徵(intrinsic-minus hand):尺神經損傷時出現手內肌麻痺的表現,爪形手,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手指不能內收外展。

  肩關節不穩定 (shoulder instability,SI):肩關節不穩定指創傷或非創傷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後下、後方及前上方單向或多向脫位、半脫位。 

  手的功能位:腕背屈20-35,拇指外展、對掌,其他手指略分開,掌指關節及近側指間關節半屈曲,而遠側指間關節微屈曲,相當於握小球的體位。是手能夠發揮最大功能的位置。

  Ankylosing Spondylitis(強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的慢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附近韌帶和近軀幹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和骨性強直和畸形。屬於血清陰性反應的結締組織疾病。

  Apley grind test (Apley 研磨試驗):病人俯臥位,膝關節屈曲90度,檢查者將小腿用力下壓,並且作內旋和外旋運動,使股骨與脛骨關節面之間發生摩擦,若外旋產生疼痛,提示為內側半月板損傷。此後將小腿上提,並作內旋和外旋運動,如外旋時引起疼痛,提示為內側副韌帶損傷。

  Brown-Sequard syndrome (脊髓半切徵):指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的運動及深感覺消失,對側肢體痛覺和溫覺消失。

  Codman triangle (comdan 三角)惡性骨腫瘤頂起骨膜,在骨膜下產生新骨,這種X線片上見到的三角形骨膜反應陰影稱為comdan 三角。

  腕管綜合徵(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壓所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正中神經受壓,患手3個半指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嚴重時手指活動障礙,魚際肌萎縮。病因有腕橫韌帶增厚、區域性骨折脫位、腱鞘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結核、腱鞘囊腫等。

  異位骨化(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是指發生於肌肉或結締組織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現象,它可發生於脊髓、大腿、肘關節損傷及全髖關節置換術後。

  骨科損傷控制學(Damage control of orthopaedics, DCO):此概念提出於1993年,旨在針對於損傷的穩定和控制,減少外科手術操作的額外負擔,避免患者因為“二次打擊”引起身體情況的惡化。骨科損傷控制學強調使用微創手術操作理念,例如外固定支架固定,有限切開內固定等。另外,骨科損傷控制學關注於出血的控制,軟組織損傷的處理,骨折的臨時固定,從而避免對於患者造成額外的損傷。

  Bohler角:由跟骨結節與跟骨後關節突的連線與跟骨前-後關節突連線形成的夾角稱跟骨結節關節角。正常時40度。

  McMurry-Fouche試驗(麥氏實驗):用來檢查內側和外側半月板,病人仰臥位,完全屈膝,足後跟抵在臀部,檢查者一隻手放在膝關節,拇指及示指在關節線水平,另一隻手內旋脛骨,如果旋轉時,患者疼痛且伴卡拉聲,則提示外側半月板損傷,同樣外旋脛骨,檢查內側半月板。

  Froment徵:即示指用力與拇指對指時,呈現示指近側指間關節明顯屈曲,遠側指間關節過伸及拇指掌指關節過伸、指間關節屈曲,以及手部尺側、環指尺側和小指掌背側感覺障礙,提示尺神經損傷。

  Dugas徵:在正常情況下將手搭到對側肩部,其肘部可以貼近胸壁,稱陰性。有脫位時,將患側肘部貼緊胸壁時,手掌搭不到健側肩部;或相反,稱Dugas徵陽性。

  肩部撞擊症:是肩關節外展活動時,肩峰下間隙內結構與喙肩穹之間反覆摩擦、撞擊而產生的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徵。

  Ward’s triangle(Ward三角):股骨頸做斷層檢查可見,骨小樑內側群位於股骨頸後下部,外側群位於前上部,第三群骨小樑(粗隆間弓)在粗隆間區與外側群相交,其中心位於粗隆間線平面。在股骨頸前、後壁之間,兩個粗隆增厚骨嵴間的小區缺乏骨小樑,此中央區即Ward三角。

  Vater-Pacinian corpuscle(環層小體):為感覺神經末梢,具有感應力和振動刺激的功能,也可感受動靜脈吻合的壓力而調節區域性血流。

  Nelaton’s line: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結節間的連線,正常時此線經過大粗隆。

  骨折一期癒合:一期癒合是指骨折兩斷端的骨單位直接癒合,其特徵為癒合過程中無骨皮質區吸收,因壞死骨在被吸收的同時由新生的板層骨取代,達到皮質骨間的直接癒合,哈佛系統重建一步完成,髓腔通暢,無或僅極少內外骨痂形成。一期癒合多見於骨折行堅強內固定時。

  骨折二期癒合:在骨折採用保守治療或未獲堅強內外固定的情況下,因骨癒合過程受到各種因素干擾(如斷端間活動),骨折端出現吸收,斷端骨外膜和骨內膜在應力作用下形成多量骨痂,經過塑形改建而達到癒合,這就是二期癒合。絕大部分骨折的癒合屬於二期癒合。其所以稱為二期癒合,是由於骨折間隙中先有過渡性的纖維組織或纖維軟骨形成,以後才逐漸被新骨替代。

  Trendelenburg sign(單腿站立試驗):健側單腿站立,患腿屈髖屈膝抬起,患側臀部因健側臀中、小肌拉緊而抬起,以保持身體平衡。患側單腿站立時,因臀中、小肌鬆弛,健側臀部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沉則為陽性。

  Ortolani試驗:檢查者雙手握患兒雙下肢,拇指放在大腿內側,其它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處。保持雙髖及膝屈90°,然後輕度外展髖關節,並用手指向前方推頂股骨大粗隆,此時可感到股骨頭滑入髖臼的彈動聲,即為Ortolani試驗陽性

  Volkmann’s Contracture(福克曼缺血性攣縮):是由於肢體嚴重缺血,造成肌肉壞死或攣縮,又因神經缺血和瘢痕壓迫,常有神經部分癱瘓,致肢體嚴重殘廢。多發生於上肢肱骨髁上骨折或尺橈骨骨折後。

  Legg-Calve’-Perthes 病:扁平髖、幼年變形性骨軟骨炎等,是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引起的髖關節功能障礙。關節腔內壓力高可能是發病的主要原因。見於兒童。骨骺部分或全部無菌壞死。

  Tinel徵:神經損傷後或損傷神經修復後,在相應平面輕叩神經,其分佈區會出現放射痛和過電感,這是由於神經軸突再生較髓鞘再生快,神經軸突外露,被叩擊時出現過敏現象。

  扳機指:手指屈肌腱鞘發生狹窄性腱鞘炎,手指屈伸時有彈響發生,嚴重時手指交鎖於屈曲位不能伸直。

  組織工程:應用生命科學和工程學的原理與技術,設計、構建、培育和保養活組織,研製生物替代物,以修復或重建組織器官的結構,維持或改善組織器官功能的一門新興學科。

  再灌注損傷:指組織缺血後由於恢復血流與分子氧的作用,使正常或受損傷的細胞遭受更嚴重損傷的現象。

  骨誘導:指通常無成骨性質的間充質細胞在各種內外因子的作用下分化為骨形成細胞的過程。

  Sprengel’s shoulder(先天性翼狀肩胛畸形,先天性肩胛高位症)

  Paget病(畸形性骨炎):臨床表現為疼痛;畸形;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神經壓迫症狀;高排出性充血心力衰竭;病理性骨折。

  股骨距( calcar femorale):股骨距是位於小轉子深部股骨頸、體連線部的內後方的緻密骨板,是股骨體後內側皮質向鬆質內的延伸。有人把他描述為“真正的股骨頸”。

  膕繩肌:膕繩肌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大收肌坐骨部。是從臀部到膝部走行於大腿背側的肌肉束,膕繩肌與強有力的股四頭肌相對應。被稱為膕繩肌的條件:大腿後側肌、起自坐骨結節,止於小腿,跨越髖膝,作用為伸髖屈膝。

  腱鞘鉅細胞瘤:是一種起源於滑膜細胞或者趨向滑膜細胞分化的間葉細胞,發生在小關節及腱鞘的滑膜層和滑囊內或沿腱鞘生長,為慢性長大的軟結節,無壓痛的良性腫瘤。

  Dupuytren攣縮:掌腱膜攣縮病是一種掌部腱膜遺傳性纖維瘤樣過度增生性疾病,表現為逐漸加重的手掌腱膜攣縮,限制手指伸直活動。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成人男性多見。

  槌狀指(mallet finger):手指伸指肌腱在止點附近斷裂,末節下垂不能伸直,常合併末節指骨背側的撕脫骨折。又稱為“棒球指”baseball finger。

  棒球指(baseballfinger):手指伸指肌腱在止點附近斷裂,末節下垂不能伸直,常合併末節指骨背側的撕脫骨折。又稱為“槌狀指”。

  張力應力法則(LTS):俄羅斯Ilizarow60年代發現張力應力法則(LTS:Law of tension stress),即給活體組織持續穩定的緩慢牽伸,使其產生一定張力,可刺激組織的再生和活躍成長,其生長方式類似胎兒組織均為相同的細胞分裂,由此發展成為牽拉組織再生技術。 

  無人區:屈肌腱腱鞘區從腱鞘開始至指淺屈肌的附著處,在此段深、淺屈肌腱被限制在狹小的腱鞘內,傷後很易粘連,處理困難,效果較差,故又稱為“無人區”。屈肌腱分為五個區,深肌腱抵止區(Ⅰ區),腱鞘區(Ⅱ區),手掌區(Ⅲ區),腕管區(Ⅳ區),前臂區(Ⅴ區)。

  爪形趾:是指跖趾關節背伸,近側趾間關節屈曲,遠側趾間關節屈曲。

  Claw foot(爪形足):一種足部畸形,表現為足弓過高,跖趾關節過度背神,趾間關節過度跖屈,與腓腸肌攣縮有關,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由脊髓神經病變引起。

  槌狀趾是跖趾關節中立位,近側趾間關節中立位,遠側趾間關節屈曲的畸形。

  HammerToe(錘狀趾):畸形指跖趾關節背伸或著中立位,近側趾間關節屈曲,遠側趾間關節背伸或者中立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