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是肛管與肛周面板的感染性通道,由內口、瘻管、外口三部分組成。主要侵犯肛管,很少累及直腸,經久不愈,是肛管直腸疾病中的常見病,病率僅次於痔,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
病因
肛痿的原因多為一般性化膿感染,少數為結核性,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肛管外傷等也可形成肛瘻。大多數肛痿起自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當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成為外口;膿腫縮小,形成感染性管道,其原發病灶成為感染源不斷進入管道內口,因此經久不愈。外口面板生長較快,常常假性癒合,以致又破潰,反覆發作。
症狀肛瘻的表現
1、流膿
膿液的多少、性質與瘻管的長短、粗細、內口的大小等有關。一般初期流膿較多,質稠、味臭、色黃,隨時間延長膿液減少,或時有時無,呈間歇性流膿。
2、疼痛
若瘻管引流通暢,一般不感疼痛,僅感覺肛門墜脹不適,行走時加重。若外口暫時閉合,或引流不暢,膿液積聚,可出現區域性脹痛或跳痛。
3、瘙癢
分泌物反覆刺激,肛周面板潮溼、瘙癢,甚至引起肛門溼疹,出現面板丘疹或表皮脫落。長期不愈可致面板增厚呈苔蘚樣變。
4、排便不暢
一般肛瘻不影響排便。高位複雜性肛瘻或馬蹄形肛瘻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腸環纖維化,或瘻管圍繞肛管形成半環狀纖維條索,影響肛門內括約肌舒縮而出現排便不暢。
治療方法
肛瘻不能自愈,中醫和藥物治療效果也不佳,不管是低位肛瘻還是高位肛瘻,都必須進行肛瘻的手術治療。
1、瘻管切開術
適用於瘻管屬括約肌間型或經括約肌型的較淺部分的肛瘻,切開後只損傷一部分內括約肌或外括約肌皮下部及淺部,不會引起術後肛門失禁。
2、掛線療法
是一種緩慢切開法,利用橡皮筋的機械壓迫作用,使結紮處組織逐漸壓迫壞死,在對瘻管表面組織的切割過程中,基底創面同時逐漸癒合,結紮線可作為瘻管引流物,使瘻道內滲液排出,防止肛瘻急性感染髮生。此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肛管括約肌被逐漸切開,但又不致因收縮過多而位置改變,一般不會造成肛門失禁,且操作簡便、出血少、換藥方便、患者痛苦小,是目前最常用的肛瘻手術方法。
3、肛瘻切除術
適用於低位單純性肛瘻。切開瘻管後將瘻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組織,並使創面內小外大,一般不予縫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