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社會壓力的增加,排便費力、便祕、肛門墜脹不適、盆底痛等症狀越來越成為廣大肛腸疾病患者的“心病”,不同於痔、瘻、裂等常見肛腸疾病可通過手術治癒,大部分患此類疾病的患者自行用藥或通過手術治療往往未見療效。此類疾病均屬於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瞭解盆底的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盆底有什麼作用呢?
盆底系統是封閉骨盆下口的全部組織,其筋膜、肌肉、韌帶等組織器官間通過纖維交織相連,承託臟器對抗腹壓,對人體排便、排尿、分娩等功能的正常行使起重要作用。當圍繞盆腔臟器的肌肉、神經、血管出現異常,會引起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有以下症狀你就要到肛腸科門診就診了:
1、盆底鬆弛綜合徵
包括會陰下降、直腸脫垂、直腸粘膜鬆弛、直腸前突等,其臨床表現為肛門直腸墜脹、便意頻繁、排便不淨感或便條變細,嚴重時需用手擠壓肛周或陰道協助排便。
2、盆底痙攣綜合徵
包括恥骨直腸肌痙攣綜合徵、內括約肌失遲緩綜合徵等,其臨床表現為排便困難,呈進行性加重,便乾硬,如廁時間長,越用力排便排出越困難。
3、盆底痛
⑴慢性盆底—肛門直腸系統疼痛綜合徵(慢性肛門痛、痙攣性肛門痛)
臨床表現為肛管直腸內疼痛,可向背部,大腿部發散,疼痛劇烈,發作時間無規律,可自行緩解無不適感。
⑵慢性盆底—肌內神經疼痛綜合徵(尾骨痛、肛提肌痙攣綜合徵、會陰下降綜合徵、肛門內括約肌肥厚)
臨床表現為病位不同而產生的疼痛、墜脹、便不淨感、排粘液等。
什麼會引起盆底功能異常?
長期高腹壓會造成盆底神經、肌肉的牽拉,而牽拉過度的話損傷不可逆,因此造成盆底支援結構鬆弛引起疾病。常見因素:妊娠、分娩、手術、肥胖、吸菸、便祕等,另外隨著年齡增加,激素水平下降,尤以雌激素分泌減少而造成區域性組織不能有效修復,若再合併高腹壓可加重盆底疾病發生。
需要進行的檢查有哪些?
1、肛管直腸測壓
2、肛門直腸腔內超聲
3、排糞造影
4、盆底肌電圖及生物反饋評估
5、CT及MRI
如何治療呢?
盆底疾病是盆底組織功能退行性改變,同時又跟患者的情緒及對疾病不瞭解而產生的恐慌有很大關係,因此出現盆底疾病不能盲目採取手術治療,因為手術治療只針對病理性肌肉和粘膜,對疾病產生的誘因並沒有針對性治療,同時盆底疾病具有症狀重疊、體徵重疊特點,因此可有部分患者手術效果差,甚至無效。
該疾病治療方案:
1、應向患者詳細介紹盆底疾病特點及致病原因並行心理疏導。
2、合理進食膳食纖維飲食,建立正確排便習慣,避免久蹲,減少腹壓刺激。
3、提肛鍛鍊或生物反饋訓練,恢復括約肌的協調性,穩定性,持續性生理功能,同時可通過肌肉收縮改善盆底血液迴圈。
4、坐浴、肛門按摩等鬆弛肌肉痙攣、改善血液迴圈。
5、行上述調理後針對不同疾病特點採取不同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