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專科 主任醫師 胡世雲

  桂枝湯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江湖地位】群方之冠,食療之首,《傷寒論》第一方。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均把桂枝湯列為第一首方劑。南宋名醫許叔微曾說:“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獨冠其首。”清傷寒學家柯琴,稱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總方也。”

  這都說明了桂枝湯的重要地位。以桂枝湯為主方,還可以變化出更多的方劑,著實是群方之祖。

  來歷趣聞

  廚神伊尹,創制食療第一方

  傳說桂枝湯是商朝伊尹所制,後由張仲景收入《傷寒論》。伊尹是中國最早的烹飪大師。他提出,美味之品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濃,酸而不酷,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肺(膩)”。這也正是我們常說“肥而不膩”一詞的出處。

  同時,伊尹也是商朝輔國宰相,助成湯滅夏,建立商朝,輔佐成湯奠定了商朝600年的基業,並身為帝王之師,歷商數世。

  相傳,他將烹飪理論與治國之道結合起來,曾道“治國如烹小鮮”。意思是說,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他與後來的姜子牙(呂望)齊名,人稱“伊呂”。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伊尹還是中藥湯劑的發明者。伊尹善於烹調,又出生於草藥豐富的伊水流域,精通醫學。在為百姓治病的過程中,他總結出一個經驗:將草藥煮熟服下,比生食效果要好。

  於是,他總結本草治病的經驗,再結合烹調技術,創制了許多湯方。桂枝湯就是用辛香調味料創制的。其中的桂、姜、棗至今仍是我們廚房裡的常用調料。因此,有學者稱桂枝湯為食療之首。

  頭痛發熱,服桂枝湯

  桂枝湯首見於《傷寒論》,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即有頭痛,發熱,自汗出,怕風,鼻流清涕,乾嘔口不渴等表現。桂枝湯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現在常用來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也可治病後、產後的低熱等。

  桂枝辛溫,解肌通陽、發汗解表,為主藥;輔以白芍斂陰和營,且可遏制桂枝之效,以防發汗太過而傷陰。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表解裡和。

  生薑助桂枝以辛散衛分表邪,大棗助芍藥養營。姜棗合用,又加強桂芍調和營衛之功,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藥合用,共湊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

  服藥後,微微發汗即可停藥

  桂枝湯煎好後,散發桂枝香氣。《傷寒論》中記“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是說服藥後,要吃點熱稀粥,或喝一小碗開水。

  此因桂枝湯為解肌之劑,借谷氣以助藥力,意在補脾胃以滋汗源,養汗源以託外邪,能助藥力,增強療效。

  《傷寒論》還記“溫服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服藥後微微發汗,即可停藥,可令脾胃之氣和,營衛之氣調。汗出不能過度,微汗可以除病,大汗則會傷身體,不利治癒疾病。同時要禁食生冷、辛辣、油膩等物,不能喝酒。

  桂枝湯有“三禁”

  桂枝湯有“三禁”:一為表實無汗者禁;二為嗜酒之人,內多溼熱者禁;三為陽熱內盛服桂枝湯吐者禁。所以,古人有“桂枝下嚥,陽盛則斃”的警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