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10-11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寶寶扶站已經很穩了,甚至還能單獨站一會兒了,這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走路了。
第二階段 12個月: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排程。
第三階段 12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 13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排程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 13-15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廳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通常都說小孩子先會說話後會走路比較好,醫生建議不要讓孩子過早的走路,因為現在的孩子營養都比較好,比較胖,寶寶學走路早會對腿部造成一定的壓力,以影響腿的發育。一般說孩子在快一歲時能扶著走路就可以了。學步車最好不要用,如果用要注意以下問題: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貼心貼士每次訓練前讓他排尿,撤掉尿布,以減輕下半身的負擔;創造一個安全的走路環境,特別要將四周的環境佈置一下,要把有稜角的東西都拿開;家長帶他出去玩時,最好扶著孩子腋下練習行走,在孩子學走初期,避免用手抓著孩子的手,萬一孩子要摔跤,家長一使勁拽孩子,用力過大的話會將孩子胳膊拽脫臼,等孩子已經可以自己扶著東西行走時,在抓著手走。提示:每天練習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溫馨提示
如果孩子比較愛缺鈣,建議讓孩子在1歲以後學走路,缺鈣的孩子走路早,容易羅圈腿,1歲以後孩子各方面發育都比較健全了,身體也結實了,再學走路比較好。1歲以內的孩子最好讓他多練習爬行,有利於智力的發展。
寶寶學走路 避免幾種錯誤姿勢
1、避免寶寶 " 八字 " 腳
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們應避免孩子出現 " 八字 "
腳,無論是內八字,還是外八字,都是錯誤的走路姿勢。八字腳的走路姿勢,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血液迴圈,以及骨骼發育和身體體形的發展。因此,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八字腳的趨勢時,應及時加以糾正。
2、避免寶寶鴨子步
有些寶寶剛開始學走路,一段時間之後,走路姿勢就像鴨子一樣一擺一擺的,並且腿還移動得很慢,像是拖著往前走,這多半是因為孩子有扁平足的緣故。若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家長們要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否則很容易影響孩子身高的發育,並且這樣的走路姿勢一旦形成,也不好看。
3、避免寶寶 O 型腿
寶寶兩側對稱的膝內翻,大多就是 O 型腿,如果寶寶走路姿勢已經成形,但還是 O
型腿的走姿,就可能是由於缺鈣或者骨骼發育不良所導致的問題,如果不加以糾正,很容易導致骨骼發育畸形。
4、避免寶寶 X 型腿
與O型腿相反的就是 X 型腿,寶寶學走路應避免 X
型腿的形成。如果發現寶寶總是夾著大腿走路,或者是不願意走路、不好動,家長們就要及時糾正孩子,避免錯誤的走路姿勢成形。
用學步車練習走路弊大於利
使用學步車帶孩子走路省了家長的事,但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在探索中由爬行轉變為直立步行,這個過程需要大腦運動調節中心的參與、更需要全身肌肉的協同,從而養成一種自覺的、條件反射般的平衡習慣。如果一味依靠外在的輔助力量,而沒有自身肌肉主動調整和大腦的高階協調,肯定會影響孩子運動平衡能力的生長髮育。
而且孩子使用學步車,兩條腿承重時叉開外展,這種姿勢會加重肢體的扭轉,也會延長O型腿的時間、加重其O型的弧度。專家建議使用學步帶,一舉三得,既不會防礙孩子學習自主走路,又可以有效保護孩子的安全,家長也不會因頻繁彎腰而受累。
過早學走路不利於腿部正常發育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週歲走”,說的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齡生長階段,所能夠自主實現的基本動作。具體來說就是:三個月左右會翻身,六個月左右能穩坐,八個月左右會爬行,週歲左右逐漸獨立站立和行走。
但因為存在個體差異,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嚴絲合縫”的符合上述月齡-動作發育標準。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某個動作的“提前”或“落後”出現都是正常的。所有的自主動作都存在相當程度的發育延遲,才具有臨床意義。
運動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家長要順其自然,尤其在學走路的問題上,不宜操之過急。小月齡兒本身就存在韌帶鬆弛,如果過早讓其承重,韌帶受到不斷牽拉會變得更加鬆弛,從而造成膝關節和踝的不穩定,不利於腿部正常發育、甚至會延長O型或X型腿的時間或加重其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