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動物蛋白、食物中亞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維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腸癌發病中飲食因素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在美國,上世紀50年代起倡導改變飲食習慣導致大腸癌發病趨勢下降同樣證實了這一點。而與之相對的,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國人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在菜譜中日益增加。這也是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一。
2、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大腸息肉等。患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超過10年者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較一般人群高數倍,這是因為,腸道內的反覆炎症,對腸道粘膜細胞是一種慢性刺激,這種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粘膜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發生惡變。存在大腸息肉的患者也一樣,其發生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是無息肉者的22倍,因為息肉本身雖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會惡變。
3、遺傳因素:據估計約20%的大腸癌病人中遺傳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2-4倍,約10%-15%的大腸癌發生在一級親屬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職業因素與衛生習慣:缺少體力活動可增加患結腸癌的危險性。但一般不認為大腸癌是一種職業病。
結直腸癌的預防在結直腸癌眾多的致病因素中,我們能夠改變的是飲食習慣,經濟發達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這主要與他們的膳食結構有關,即所謂“西方文化飲食”,這種飲食中高動物蛋白、高脂肪膳食,飲食過於精細,如牛肉、少纖維素及精製米麵。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產物,可能有致癌或協同致癌的作用。過少纖維素的飲食可使糞便量減少,並使大便通過腸道時間明顯延長,以致使糞便中協同致癌物濃度提高,與結腸粘膜接觸的時間明顯延長,致癌物質與結腸粘膜長期接觸,就可能導致癌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