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癌預防——篩查手段是關鍵

  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早期胃癌的癌組織僅侷限於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早期胃癌具有兩種特殊型別,其中微小胃癌(microgastric cancer)為病灶最大徑≤5 mm 的早期胃癌,而小胃癌(small gastric cancer)為病灶最大徑大於5-10 mm 的早期胃癌;胃癌前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包括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cases)和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兩個概念。前者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為臨床概念,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等,後者指已證實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即異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為病理學概念。

  上皮內瘤變是一種形態學上以細胞學和結構學異常,遺傳學上以基因克隆性改變,生物學行為上以易進展為具有侵襲和轉移能力的浸潤性癌為特徵的癌前病變。上皮內瘤變分為二級,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LGIN相當於輕度和中度異型增生,HGIN相當於重度異型增生和原位癌。

  我們都知道,胃癌發生分為五部曲,而不同的狀態其治療方案不同,根據1998年維也納胃腸上皮腫瘤病理分型標準,見下表,根據不同內鏡和病理診斷,選擇不同的臨床處理方式。

  如果我們把疾病控制在早期胃癌之前的任何一個狀態,並加以干預,定期複查,就可以很好的預防胃癌的發生。而我國胃癌患者確診時多數已為中晚期,早診斷、早治療對患者預後尤為重要。目前,胃鏡結合胃黏膜活檢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但檢查為侵入性,不適用於普查和篩查。因此迫切需要簡便、快速、重複性好、非介入性、便於動態監測的檢查方法作為胃癌篩查手段,以及在萎縮性胃炎階段予以診斷並監測病變發展變化。

  胃功能三項檢查——準確診斷早期胃癌的利器

  血清胃功能檢測是一種通過抽取人靜脈血2~3ml(空腹),測定其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並加以綜合分析從而輔助診斷胃黏膜疾病的方法,其核心指標為G-17,是一項無創、無痛、安全、經濟的胃病檢測方法。

  血清胃泌素是由主要由胃竇和十二指腸G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對調節消化道功能有重要作用。人體中95%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醯胺化胃泌素,其中80%~90%為G-17,5%~10%為G-34。在以胃竇萎縮為主的萎縮性胃炎中,胃竇黏膜萎縮可導致G細胞數量減少,G-17分泌減少,從而使血液迴圈中G-17含量降低,因此血清G-17水平可作為胃竇萎縮性胃炎的血清標記物,研究表明G-17診斷萎縮性胃炎的最佳臨界值為5.1 pmol /L。G-17與胃竇萎縮嚴重程度呈負相關。

  PG (胃蛋白酶原)為胃黏膜分泌的一種天冬氨酸蛋白酶前體,主要分為PGⅠ和PGⅡ,PGⅠ主要由主細胞和胃底腺黏液頸細胞分泌;PGⅡ除由主細胞分泌外,亦可由泌酸腺黏液頸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黏液細胞以及十二指腸上段Brunner 腺產生。PG 不僅有助於判斷胃黏膜是否萎縮,亦可明確萎縮累及部位以及嚴重程度。研究表明,PGⅠ和PGⅡ水平與胃竇、胃體慢性炎症的活動和程度呈正相關,PGR(PG I/ PG II)與後兩者呈負相關。以下曲線圖顯示胃蛋白酶原與胃病的關係。

  2014 年《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指出,PGⅠ濃度和(或)PGR 下降對萎縮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將PGⅠ≤70 μg /L 且PGR≤3.0 作為診斷萎縮性胃炎的臨界值,國內高發地區胃癌篩查採用血清PGⅠ≤70μg /L 且PGR≤7.0。研究表明,血清PGⅠ水平、PGR低下是胃體萎縮的生物學標誌,且血清PG I水平隨黏膜萎縮嚴重性增加而逐漸降低,PGR尤為顯著。

  因此為了進一步減少早期胃癌的漏診率,臨床上可根據行“ABC法加內鏡檢查”進行早期胃癌診斷,如胃功能三項有明顯異常,可進一步行內鏡精細檢查,包括窄帶成像技術(NBI)、智慧電子分光技術(FICE)、智慧電子染色內鏡(I-SCAN),這樣不僅可減少病人痛苦、醫療資源浪費,更能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