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談到艾滋病立馬臉色就變了,可見大家都是非常害怕這種疾病的。可能大家對於艾滋病的瞭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對於一些醫學常識卻一點都不瞭解。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艾滋病的預防與傳播途徑。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別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種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併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二、艾滋病的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釐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呆等。
5、面板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
三、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艾滋病病人及HIV攜帶者,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和器官組織內,感染者的血、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傷口滲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淚水、唾液、汗液、尿、糞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滲出液的情況下含此種病毒很少,沒有傳染性。
1、性接觸傳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通過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傳播。在世界範圍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成人每10人中有9人的感染是通過性交傳播的,性夥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險也就越大。患有性病的人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時很容易傳染上艾滋病病毒。性接觸傳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徑。不論是在同性戀或是異性戀的性交中,HIV的傳播均可發生。在全世界範圍內,HIV多數是通過異性性接觸而傳播。
2、經血液傳播
主要是通過輸入被艾滋病病毒汙染的血液及血製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汙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針頭而傳播。也可以通過使用受汙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器紋身、穿耳、鍼灸、與患者和感染者共用剃鬚刀、牙刷等傳播。
3、母嬰傳播
母親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懷孕、分娩過程通過血液或產後通過母乳將艾滋病病毒傳播給胎兒或新生兒。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生育的孩子有1/3可能會從母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大部分帶有艾滋病病毒的孩子會在3歲以前死亡。
四、艾滋病的預防
艾滋病傳播途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行為和習慣,因此,預防艾滋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可以做得到的。對個人預防來說,除掌握有關艾滋病知識外,尚須做到:
1、潔身自愛,不去非法採血站賣血,不涉足色情場所,不要輕率地進出某些娛樂場所;任何場合都應保持強烈的預防艾滋病意識;不要存在任何僥倖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嘗試吸毒。
2、生病時要到正規的診所、醫院求治,注意輸血安全,不到醫療器械消毒不可靠的醫療單位特別是個體診所打針、拔牙、針炙、手術。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紋身、美容。
3、不與他人共享剃鬚刀、牙刷等,儘量避免接觸他人體液、血液,對被他人汙染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
4、應禁止HIV抗體陽性者獻血及提供其它體液。應告訴患艾滋病的婦女,不要口對口給嬰兒餵食;月經期應特別處理好經血,不得使之汙染他物;性生活時要採用避孕套,以防感染他人。同時,儘量說服病人不要懷孕,因為懷孕期可以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後代。
5、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侶、配偶要定期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對抗體陽性者家庭的其它成員,在有條件的地區也要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查。
總之,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最要緊的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別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貧窮也不能去賣血,再緊急也不能輸用可能汙染HIV的血,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若有艾滋病感染可疑時,可以到各地醫學科研機構,正規醫院,省、市級防疫機構接受檢查;一次抽血艾滋病病毒抗體陰性,不能完全排除沒有感染上艾滋病,應定期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