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個很大的公共健康問題,世界範圍內,2012年共診斷出951000個新發病例。佔所有新診斷腫瘤病例的6.8%。2012年,有723000人死於胃癌,佔所有腫瘤引起死的8.8%。儘管,最近幾年胃癌的發病率有所減少,但印戒細胞癌的發生率卻在增加,尤其在亞洲、美國、歐洲,佔胃腺癌的35%-45%。從1970年到2000年,發病率增加了10倍。
印戒細胞癌在胃腺癌中的比例增加可能是因為根據這些腫瘤的特徵,病理學分型有所改變。自從1990年,WHO釋出胃癌分型以來,印戒細胞癌就成了一種特異性的組織分型,在胃癌中很容易鑑定出來。之前,根據Lauren’s分型印戒細胞癌被分為“瀰漫型”,根據Ming分型被分為“侵潤型”,根據Nakamura分型被分為“未分化型”,根據UICC分型,被分為“晚期(highgrade)”。
現在,印戒細胞癌是根據WHO的分型,是由胞質內含有黏蛋白並且有個新月形的偏心細胞核構成的腫瘤細胞組成的粘著性很差的腫瘤。並不是所有的“未分化型”或“瀰漫型”胃癌都是印戒細胞癌。
儘管,印戒細胞癌根據組織學分型被認為是“皮革胃”,但它與“皮革胃”還是有區別,“皮革胃”的定義從巨集觀是胃壁增厚、變硬,繼發於纖維間質反應。因此,有10%-20%的“皮革胃”不是由印戒細胞癌引起的。
印戒細胞癌的流行病學特點
自從螺旋桿菌根治方法出現以來,胃腺癌的發病率正在減少。然而,印戒細胞癌的發病率卻在增加,佔胃癌的8%-30%。印戒細胞癌的流行病學特徵與風險因子與其他種類的胃腺癌有很大的不同。印戒細胞癌比非印戒細胞癌在女性中更常見,性別比大約為1,而胃腺癌不到1/2。印戒細胞癌的患者較年輕,比非印戒細胞癌早7年,平均年齡為55-61歲。種族分佈不清楚。近期,一項10000名胃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印戒細胞癌在黑人、亞太地區、美國印第安人/阿拉斯加人、西班牙裔更常見。尤其是亞洲人,佔患者總數的14%,但這項研究比其他文獻報道的亞洲人印戒細胞癌發病率低。印戒細胞癌的發生率大約為30%。而在亞洲國家的研究顯示,印戒細胞癌在韓國發病率為15%,日本為10%,中國為6-15%。
印戒細胞癌與非印戒細胞癌有明顯的臨床區別
根據臨床特徵,印戒細胞癌比非印戒細胞癌更常見於中胃。印戒細胞癌一般是晚期,4期,T3/T4和
N2期。而另一些文獻報道,在早期胃癌中印戒細胞癌更常見。事實上,早期和晚期印戒細胞癌代表兩種不同的亞型。晚期胃癌,腹膜擴散是最常見的轉移區,一些作者推薦在治療前要進行腹腔鏡評估。
印戒細胞癌特異性的致癌途徑
印戒細胞癌有特異性的致癌基因,與管狀胃腺癌不同。在細胞水平有兩種主要的病理學過程,缺少細胞粘附分子和在大液泡中黏蛋白積累。
E-鈣黏蛋白,由CDH1基因所編碼,是一種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粘附分子,在腫瘤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印戒細胞癌中,它可能參與腫瘤的早期形成過程。很大比例的印戒細胞癌病例發現,E-鈣黏蛋白的缺失引起致癌基因的啟用,
此外,CDH1和其他一些粘附分子的表達,可以下調很多途徑的上游蛋白。PI3K可能與印戒細胞癌的致癌基因啟用有關。活化的ErbB2/ErbB3複合物與PI3K相結合導致酪氨酸位點磷酸化,啟用下游訊號,包括p38
MAPK。p38MAPK活化以後通過擾亂粘附連線造成細胞與細胞之間缺少關聯。
印戒細胞癌的治療
一、內窺鏡切除
二、化療
20年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印戒細胞癌的緩解率為16%,而非印戒細胞癌的緩解率為65%。然而,對於轉移性印戒細胞癌,紫杉烷類藥物可能更有效。作者發現多西他賽聯合5FU和奧沙利鉑治療印戒細胞癌緩解率大於65%,幾乎與非印戒細胞癌相當。
三、靶向治療
在REGARADS試驗,雷莫蘆單抗的三期臨床研究,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的胃癌中,雷莫蘆單抗明顯提高總生存時間。亞組分析,對於瀰漫型胃癌,而不是腸型胃癌,雷莫蘆單抗有更好的療效(HR=0.56;95%CI:0.36-0.85),表明瀰漫型胃癌對抗血管生成藥物有更高的敏感性。
四、免疫治療
最後,23%的印戒細胞癌高表達PDL1,因此,抗PDL1藥物有可能是一種很有希望的胃癌治療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