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病與性病科 主任醫師 汪晨

  面板癌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其發生可能與過度的日光曝晒、放射線、砷劑、焦油衍化物等長期刺激有關。面板癌有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之分,兩者的症狀、發病部位、轉移情況等都略有不同。二者比較:鱗狀細胞癌的發病年齡一般在30-50歲,而基底細胞癌則是50歲以上多發。前者發病快,生長迅速;後者緩慢。鱗癌好發於下脣、舌、鼻、外陰、多發於面板黏膜交界點、潰瘍邊緣高起、紅硬、呈環狀、菜花樣外觀,周邊炎性反應顯著,多有區域淋巴腺腫大。基底細胞癌好發於眼眶、內眥、鼻、頰、前額、手背;潰瘍邊緣呈蠟狀、結節形、捲起,炎性反應輕微或無,轉移極少,主要向深部組織浸潤。

  一、鱗狀細胞癌起源於表皮棘細胞,且通常好發於日晒部位的面板癌症。
  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基底細胞癌,在面板癌腫中佔第二位。可以發生於任何正常的組織,也可發生於已存在的光化性角化,粘膜白斑或灼傷瘢痕處。美國每年有約80000~100000個新增病例。該病往往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癌前疾病轉化而成。生長較快,腫瘤初始為紅丘疹或斑塊,表面有鱗屑或結痂,可變為結節或疣狀損害。有些皮損則主要位於周圍面板水平之下,最後出現潰瘍或侵蝕周圍組織。日晒部位的鱗狀細胞癌轉移的百分比較低。然而約1/3的舌或粘膜損害在診斷前已有轉移。鑑別診斷包括許多良性和惡性病損,包括基底細胞癌,角化棘皮病,光化性角化,尋常疣,脂溢性角化症。必須進行活檢。有的呈結節樣或菜花狀,向深部侵犯較小,基底可移動;有的呈蝶狀,向深部浸潤較明顯,破壞性大,常累及骨骼。鱗狀細胞癌常伴有化膿性感染,伴惡臭、疼痛。多見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其發病部位以黏膜面板連線處鱗狀細胞癌發展最快,黏膜發病者更容易轉移。

  總之,早期完全切除較小損害預後較好。治療與基底細胞癌一樣,但應密切隨訪,因為鱗狀細胞癌有較高的轉移危險性。在脣部或其他粘膜面板結合處的鱗狀細胞癌應手術切除,但較難癒合。和基底細胞癌一樣,可用Mohs手術治療復發病例。

  二、基底細胞癌
  其早期症狀可表現為淡黃色或粉紅色略高出皮面的小結,表面光滑,伴毛細血管擴張,質地硬,常無疼痛或壓痛。如病灶位於較深面者,經過相當長的發展階段後,其表面出現鱗片狀脫屑,之後反覆結痂、脫屑,表面出現糜爛、滲血;當病灶繼續增大時,其中央形成一表淺性潰瘍,潰瘍邊緣參差不齊,似蟲蝕樣。有的呈疣狀隆起,而後破潰為潰瘍灶改變,不規則,邊緣隆起,似火山口,底部凹凸不平,生長緩慢。轉移者極少,先發生邊緣半透明結節隆起淺在潰瘍,繼之漸擴大,可侵蝕周邊組織及器官,成為侵蝕性潰瘍。
  區別鱗狀細胞癌跟基底細胞癌診斷最終依賴活檢,要求診斷者具備足夠的經驗以識別有惡性嫌疑的病變,予以區分可對症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手術治療作為面板癌首選的治療方法,適當的手術切除治療,治癒率達90%~100%。切除時,應距離腫瘤0.5~2cm作面板切口,並需要足夠的深度,儘可能作廣泛的切除。基底細胞癌和鱗癌對放射治療都很敏感即療效很好在確定放療前必須考慮患者年齡性別腫瘤病史解剖學部位治癒與復發最後達到的美容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