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感染一般預後良好,病死率通常低於0.1%。但併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者預後較差.支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有80多種,無細胞壁,成球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態,革蘭染色陰性。其中,肺炎支原體為5~15歲青少年肺炎的主要病原體。
一、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特點是什麼?
主要引起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等。
主要有以下特點:
1、氣道粘膜充血、水腫,上皮壞死、脫落;
2、一般為淺表感染,管腔內充滿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病變也可侵犯至粘膜下層及支氣管周圍,產生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3、 肺泡內可含有少量單核細胞為主的滲出液,並可發生灶性肺不張、肺實變、肺氣腫;
4、毛細血管明顯充血,肺間質主要為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浸潤。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潛伏期平均為2.5周 (4天~3周),長期潛伏為其重要的診斷依據。肺炎支原體主要在長期密切接觸者之間經飛沫傳播,發病前2~8天即可排出病原體,急性期也具有傳染性。
二、肺炎支原體感染後有什麼症狀表現呢?
1、 最初症狀類似於流感,有周身不適,咽喉疼痛和乾咳 。隨疾病進展,症狀加重,可出現陣發性咳嗽,且咳嗽時有黏液樣或黏液膿性或有血絲的痰液。
2、發展緩慢, 急性症狀一般持續1~2周,逐漸恢復, 可有持續數週的乏力和全身不適症狀。
3、 症狀一般較輕, 通常可自愈,病程1~3周左右,但少數病人有嚴重肺炎。
4、肺炎支原體感染可造成哮喘。肺炎支原體感染可誘發哮喘發作或加重哮喘的發作,延長病程;首次哮喘發作的患兒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約佔50%~62%,哮喘並急性發作的患兒中肺炎支原體感染約佔 20%~50%,且慢性感染將導致氣道重塑;慢性肺炎支原體感染又可促使 Th2 型細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引起小氣道收縮和炎症細胞浸潤,進而加重哮喘患者的氣道慢性炎症反應和高反應性。
(5) 肺外併發症常見,包括: 咽和耳鼓膜充血,少數人有皮疹,淺表淋巴結腫大,胃腸炎、心包炎、心肌炎、肝炎、腎炎、腎病、腦炎、腦膜炎等。
三、 肺炎支原體感染後如何檢查確診呢?
1、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有增高;
2、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或滴度大於 1:160;
3、咽喉拭子培養可獲肺炎支原體;
4、胸部 x 線:早期主要為網織狀陰影,以間質病變為主,陰影淺淡,呈段性分佈,亦可表現為支氣管肺炎改變,少數呈大葉分佈,可發生實變。少數合併胸腔積液;
5、同時,肺炎支原體肺炎應與肺結核及肺炎鏈球菌肺炎等疾病相鑑別。
四、肺炎支原體感染後如何治療用藥呢?
1、 對症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少數病例不經治療可自愈;
適當休息,供給足量水分及營養;
選用具有緩慢而持久作用的解熱鎮痛藥,如對乙醯基酚等;
化痰止咳,清除鼻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霧化吸入藥物。
2、抗菌治療
臨床首選阿奇黴素,用量為10mg/(kg·d),5天為一療程。根據情況可以應用2~4個療程,甚至更長。阿奇黴素每日僅需1次用藥,使用天數較少,已成為治療首選 。 但對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阿奇黴素的使用尤其是靜脈製劑的使用要慎重,最好使用口服阿奇黴素製劑。
支原體肺炎至少住院正規治療2周,後改為口服藥物治療,否則療程過短容易反覆。目前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主導藥物為新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克拉黴素)、四環素類(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和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藥物。抗感染治療的療程通常需要持續10~14天,部分難治性病例的療程可延長至 3 周左右,但不宜將肺部陰影完全吸收作為停用抗菌藥物的指徵。
在上述三類抗菌藥物中,氟喹諾酮類藥物一般情況下應避免用於 18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四環素類藥物可引起牙齒黃染及牙釉質發育不良,8 歲以下的兒童也不宜用。
肺炎支原體感染一般預後良好,病死率通常低於 0.1%。但併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者預後較差。
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