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發病率佔全球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八位,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尤其高。我國也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20世紀90年代的調查顯示,食管癌的死亡率佔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位,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高發年齡段為60~64歲。
食管癌高發區以鱗癌最常見,而在非高發區以腺癌常見,鱗癌多見於男性,與吸菸、酗酒有一定關係;腺癌與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有關。近來美國和歐洲國家食管鱗癌發病率逐漸下降,僅佔所有食管癌的30%以下。
一、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症狀
(1)早期常有胸骨後灼燒感、摩擦感、針刺感、實物通過緩慢或滯留感。
(2)進行性吞嚥困難為中晚期表現,有哽噎症狀時常伴有嘔吐粘液。
(3)胸骨後、背部疼痛。
(4)聲音嘶啞常因喉返神經受壓而產生。
(5)如有食管氣管瘻時可出現嗆咳。
2、體徵
食管癌多無特異性的體徵,尤其是早期患者。中晚期患者有的因長期進食困難而出現脫水及營養不良。
(二)檢查手段
1、食管X線鋇餐檢查 對早期食管癌尤其是侷限於粘膜層的病變優於CT、MRI。
2、內鏡 內鏡檢查的同時可行細胞學塗片或活檢,近年內鏡下碘染色技術明顯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
3、超聲內鏡
可以判斷腫瘤浸潤的深度,管壁外異常淋巴結等。
4、CT 可顯示管壁的厚度、外形、腫瘤外侵及與縱膈器官的關係。
5、食管拉網脫落細胞學檢查 方便易行,為普查及門診檢查的重要手段。
(三)病理分型
1、早期食管癌 分隱伏型、糜爛型、斑塊型、乳頭型。
2、晚期食管癌 分髓質型、蕈傘型、潰瘍型和縮窄型,髓質型最多見。
3、組織學分類 病理分鱗癌、腺癌、小細胞未分化癌和癌肉瘤,以鱗癌最多見,佔90%以上,腺癌約佔5%。
二、治療原則
原位癌的患者可選擇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或消融治療;對於Tla者選擇EMR後消融治療或與Tlb不伴淋巴結轉移者一樣直接行食管切除術;Tlb伴淋巴結轉移或T2~T4a(伴或不伴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可考慮術前放化療(非頸段)再手術,或圍手術期化療加手術(腺癌者),對不願手術的患者考慮根治性放化療(放療50~50.4Gy),對低危、小於2cm、分化良好的非頸段患者考慮食管切除術;T4b的患者給予根治性放化療,但若侵犯到氣管、大血管或心臟,僅給予姑息化療。
對於行R0切除術且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若病例為鱗癌,可以僅觀察。若為腺癌,則:①T1期患者若無明確復發證據,僅隨訪,不用放療或化療。②T2N0者若為低分化腺癌(或高G分級)、由淋巴管血管浸潤、周圍神經浸潤或年齡<50歲亦應選擇性放化療;其餘T2N0的患者可隨訪。③T3N0以上分期患者應該接受基於氟尿嘧啶的放化療。
對於行R0切除術後淋巴結陽性的患者,若病理為鱗癌,可以觀察。若為腺癌,則:①對於食管遠端或胃食管交界處的腺癌患者,應該給予術後放化療。②近端或中段食管腺癌可以密切隨訪,也可以採用術後放化療。
若為R1切除(即邊緣在顯微鏡下見腫瘤)術後患者則應該給予放療加氟尿嘧啶/順鉑為主的化療。若為R2(即切緣肉眼見腫瘤或Mlb者)切除術後的患者應予放化療,並且按腫瘤擴散範圍給予不就治療。
對不能耐受放化療和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予最佳支援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