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癌是指原發於鼻腔內的惡性腫瘤,多見於鼻腔外側壁,如中鼻甲、中鼻道和下鼻甲。起源於鼻腔內側壁如鼻中隔者較少見,但鼻中隔癌較鼻腔外側壁癌更易出現頸淋巴結轉移。鼻腔癌以未分化癌和鱗狀細胞癌多見,其他尚可有腺樣囊性癌、腺癌、基底細胞癌、嗅神經上皮癌及淋巴上皮癌等。
繼發性鼻腔癌多來源於鼻竇,如上頜竇癌和篩竇癌即較常侵入鼻腔,此外,發生於外鼻、眼眶、鼻咽等處的癌腫在晚期也可侵犯鼻腔。臨床上偶可見到由遠處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到鼻腔者,其中腎上腺癌、腎癌、喉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均可向鼻腔內轉移,但極少見。繼發性鼻腔癌的生物學行為因其原發部位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鼻腔惡性腫瘤的症狀表現為進行性加重,早期多無症狀,晚期可有鼻塞、血涕。不過,如果仔細觀察,還是能夠發現鼻腔癌的早期訊號的。
鼻腔癌早期訊號都有哪些呢?
一、長期持續性一側鼻塞,進行性加重,鼻流大量惡臭樣鼻涕。
二、近期鼻涕中經常帶血或鼻出血,鼻息肉經常出血,出現面部頭痛和麻木,或磨牙疼痛或鬆動,有時牙縫中有膿。
三、由間歇頭痛變為持續性加劇,後原有鼻病出現三叉神經痛,無原因的面部肌肉痙攣。
四、近期突然嗅覺喪失,呼吸有異物感,持續性眼瞼痙攣、或多淚、或眼球異位。
五、突發性單側聽力、視力下降。
常規診斷
鼻腔癌以男性較多見。鼻出血、鼻塞和鼻腔腫物是鼻腔癌的三大症狀。早期常僅有單側鼻塞、鼻出血等症狀,鼻出血常頻繁發生,出血量並不多,可僅表現為鼻涕帶血,容易被忽略或誤診。隨著病變的發展,可出現面鼻部麻木感,脹滿感,頑固性頭痛,進行性持續性單側鼻塞,流血性涕及嗅覺障礙等,有時患者可自訴發現鼻腔腫物或發現鼻外形改變。隨著病變發展,可伴有感染,腫瘤潰爛,出現有惡臭的血性膿涕,反覆大量鼻出血。病史較長者,腫瘤可堵塞鼻腔,將鼻中隔推向對側,或突破鼻中隔累及對側鼻腔。晚期腫瘤可在鼻腔內廣泛擴充套件,常侵犯鼻竇、鼻咽、眼眶、顎、牙槽等部位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如視力減退、複視、眼球移位、突眼、面頰膨隆、顎部腫塊、耳鳴、聽力減退和劇烈頭痛等。最終患者可出現貧血、惡液質、頸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
體檢可見腫瘤外觀一般呈外突菜花樣乳頭狀或桑椹樣腫物,伴有出血和潰爛,色粉紅至紅色,質地較硬而脆,易伴感染、壞死,常伴有息肉或化膿性鼻竇炎。
患者就診時多已屬晚期,腫瘤多已超越鼻腔之外,擴充套件至鄰近器官,因而較難判斷其原發部位。早期診斷要靠早期症狀的重視和警惕,並及時活檢。對40歲以上近期出現單側進行性鼻塞並有血性鼻涕者,或長期患鼻竇炎,近來有劇烈頭痛和鼻出血者,反覆切除息肉後迅速復發者,均應懷疑鼻腔癌的可能,應反覆詳查。
鼻竇CT掃描有助於明確腫瘤的原發部位及其擴充套件侵犯範圍,應列為常規檢查。鼻竇CT對腫瘤侵犯骨質的情況顯示較清楚,但有時與鼻竇阻塞性炎症不易區分,此時應行強化CT檢查。如腫瘤累及海綿竇、顳下窩、鞍區或侵及額葉等重要結構時,MRI檢查可獲得腫瘤對以上區域軟組織破壞範圍的細節。對於鼻腔癌確診需依賴活檢,但鼻腔癌表面有時常有一層壞死組織,如取材表淺,可能取不到腫瘤,但做深部大塊組織活檢,有可能引起較大量出血,因此,活檢時先去除表面壞死組織,再在腫瘤實體外層取材,組織塊以夠用為度。
鼻竇CT掃描有助於明確腫瘤的原發部位及其擴充套件侵犯範圍。
鼻腔癌在臨床上可分為四期
I期:腫瘤侷限於鼻腔內,無轉移或擴充套件表現。
II期:腫瘤破壞鼻腔骨壁,侵入鄰近某一鼻竇內或擴充套件入對側鼻腔,但尚無肯定的頸淋巴結轉移或I期腫瘤伴有可活動的可疑淋巴結轉移。
III期:腫瘤已明顯侵入鼻竇或眼眶內,無或有尚可活動的頸淋巴結轉移或I期II期腫瘤伴有已固定的頸淋巴結轉移。
IV期:腫瘤侵犯顱底,無論有否轉移發生,或任何一期腫瘤具有遠處轉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