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常因熬夜,生活壓力大而出現黑眼圈、色斑、暗瘡等損美性的疾患,然而僅是面部美容往往是不夠的,不妨從頸椎下手,調治於內而美於外。
頸椎與美容有什麼聯絡?
面目的神采、面板色澤的濡潤,與氣血息息相關,有賴於氣血的濡養。可以說“氣血是形神美容的物質基礎,血使形神得到濡養,氣使形神充滿生機。”《鍼灸甲乙經》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須美長,血少氣盛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闡明瞭氣血與美容的關係。面部氣血充盈,則面部紅潤,神采奕奕;面部氣血虧虛,則面色枯黃,精神萎靡。《聖濟總錄》又云:“駐顏色,當以益氣血為先,倘不如此,徒區區於面膏染髭之術,去道無矣。”而面部的色斑、黑眼圈、暗瘡印等,往往因血脈不通,氣血阻於區域性瘀留所致。因此,面部氣血的充盈和暢通是保持容顏煥發,形神具備的重要因素。
經脈是輸送氣血的渠道。頭面部彙集十二經脈之氣血,正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法時》所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手太陽經、手陽明經、手少陽經、足少陽經循行於頭面側部;足陽明經、手少陰經循行於頭面正中;足太陽經循行於前額;督脈行於背後正中,上巔;足厥陰經、任脈、衝脈環繞於口周。五臟六腑之精氣通過經脈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頭面部,而上行於頭面部的經脈無一不通過頸部,可想而知,頸部氣血的暢通,對於面部氣血充盈的重要性。且面部的肌肉、面板與頸部連於一體,正所謂“緊著俱緊,鬆者俱鬆”,頸部肌肉的緊張,對面部面板、肌肉的影響,不容小覷。臨床上也不難發現,患有嚴重頸椎病的病人,其面板往往都不好。
那麼如何防治呢?
艾灸風池、百勞、肩中俞、肩井、中脘等穴位,往往能收到奇效。《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丈夫,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女為陰體,不足於陽,衰老首先從陽明脈開始,陽明經上行頭面髮際,如經氣衰退,則不能營於頭面而致面焦發脫。男為陽體,不足於陰,首先衰於陰,但陰虧日久傷於陽,陽氣衰竭於上,出現“面焦,髮鬢頒白”的現象。頭為諸陽之會,無論男女,其頭面部的衰老皆起於陽,說明三陽脈經氣盛衰,對頭面部面板、頭面部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風池、肩中俞、肩井穴,皆位於三陽經脈上,且位於頸部,可藉助艾灸的溫熱效應,疏通區域性經絡氣血,促進諸陽上升,達到脈氣調和、營血不衰、駐顏美容的目的。且現代研究表明,灸法具有潤膚除皺,消除雀斑黃氣,驅走暗瘡,除眼袋和延緩面板衰老等功效。
取穴:
風池穴位於枕骨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灸風池穴可祛風散寒,通氣血。
百勞穴位於大椎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為經外奇穴。穴位毗鄰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經筋循行部,勞即“勞傷”之意,灸百勞可祛除外邪,疏通區域性經絡氣血。
肩中俞為手太陽小腸經經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艾灸此穴可通過手太陽經循行,疏經通絡,散寒止痛。
肩井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的連線的中點上。肩井穴為手(足)少陽、陽維之會。艾灸肩井穴可溫經通脈,疏通區域性氣血經絡阻滯,寒則通之,通則不痛。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該穴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與任脈之交會穴,艾灸中脘穴可補益中焦氣血,使氣血化源充足,上榮於頭面。且根據腹針療法的全息理論,中脘穴應象於人體的頭部,故艾灸中脘穴,可治療頭面部疾患。
操作方法:艾條懸灸,每穴約15-20分鐘,灸至面板紅暈為度。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美容方法,只是治療其結果,其最根本原因,為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才是具備形神美容的根本。保持心情愉悅,生活作息規律,少食肥甘厚膩,拒絕低頭族。保護好頸椎,美麗由內而外散發,與黑眼圈、黃褐斑說拜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