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指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而言,主要包括氣候變化、地域因素、生活工作環境等。人與自然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若這種“天人相應”的關係一旦破壞,則會出現病理反映。
1、氣候因素
四時氣候的異常變化,是孳生和傳播邪氣,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故易形成季節性的多發病。如春易傷風、夏易中暑、秋易傷燥、冬易感寒等。特別是反常的氣候,如久旱、水澇、暴熱暴冷,既可傷及人體正氣,又可促成癘氣病邪的傳播,形成瘟疫流行。如麻疹、水痘、猩紅熱(爛喉丹痧)等多在冬春季發生和流行。另外,隨四季變化不同,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也有所差異。
2、地域因素
不同地域,其氣候特點、水土性質、生活習俗各有所不同,均可影響人群的生理特點和疾病的發生,易致地域性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如北方多寒病,南方多熱病或溼熱病。某些山區,人群中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等。另外,有些人易地而居,或異域旅行,每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易發病,初期常有“水土不服”的表現。
3、生活工作環境
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已成為疾病發生的常見因素。如工作環境中的廢氣、廢液、廢渣、噪聲,特別是水源汙染和空氣汙染,已成為直接的致病因素,造成某些嚴重的疾病,或急性、慢性中毒。生活居住條件差,陰暗潮溼、空氣穢濁、蚊蠅孳生等,也是導致疾病發生和流行的條件。
4、社會環境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所以人在社會中的政治地位、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家庭情況、境遇變遷和人際關係等,亦與疾病的發生產生一定的聯絡。這些社會因素,勢必影響人的情志活動,若自行不能調節與之適應,則可促使罹病或成為某些疾病的誘發因素。《素問·疏五過論》所說的“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暴苦暴樂,始樂後苦,皆傷精氣”。如打油詩云“收入不高血壓高,官位不大前列腺肥大,成績不突出椎間盤突出”令人深思。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