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科 副主任醫師 王希波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四種,期待療法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具體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取決於患者年齡,症狀有無,肌瘤的部位、體積大小、生長速度、數目,造成子宮的變形情況,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及病人的意願等因素而定。

  一、期待療法

  適用於肌瘤較小、無症狀、無併發症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者。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症狀,考慮到卵巢功能減退後可能使肌瘤退縮或縮小。以上情況均可採取期待療法,即在臨床及影象學方面實行定期隨訪觀察(3~6個月1次)。根據複查情況再決定其處理。

  通常,絕經後肌瘤自然退縮,故不需手術處理。然而,肌瘤患者年齡40歲有餘,距絕經可能還有幾年,也可以考慮手術。但術前可先行藥物保守治療,藥物有效者也可暫不手術。還應注意,絕經後婦女肌瘤,少數患者肌瘤並不萎縮反而增大者,故應加強隨訪。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根據在於,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故採用拮抗性激素的藥物以治療。新近應用的是暫時性抑制卵巢的藥物。

  丹那唑、棉酚為國內常用藥物。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及維生素類藥物也有使用。自1983年開始研究報道,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成功的縮小了子宮平滑肌瘤。研究證明GnRHa間接地減少垂體水平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有效地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謂“降調節”(downregulation)現象。

  (一) 藥物治療的適應證

  1、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齡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產,藥物治療後使肌瘤萎縮促使受孕,胎兒成活。

  2、子宮肌瘤小於2~2.5個月妊娠子宮,症狀輕,近絕經年齡,應用藥物後,使子宮萎縮絕經,肌瘤隨之萎縮而免於手術。

  3、肌瘤大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避免子宮過大、過多切口者。

  4、肌瘤致月經過多、貧血等可考慮手術,但不願手術,年齡在45~50歲的婦女。

  5、較大肌瘤準備經陰式或腹腔鏡、宮腔鏡手術切除者。

  6、手術切除子宮前為糾正貧血,避免術中輸血和由此產生併發症。

  7、有手術指徵,但目前有禁忌證需要治療後方可手術者。

  8、患者合併內科、外科疾病不能勝任手術或不願手術者。

  選擇藥物治療前,均宜先行診斷性刮宮做內膜活檢,排除惡性變,尤對月經紊亂或經量增多者。刮宮兼有診斷及止血作用。

  (二) 藥物治療的禁忌證

  1、肌瘤生長較快,不能排除惡性改變。

  2、子宮肌瘤發生變性,不能排除惡變。

  3、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影響受孕。

  4、漿膜下肌瘤發生扭轉時。

  5、肌瘤已引起明顯壓迫症狀,或肌瘤發生盆腔嵌頓無法復位等。

  凡藥物治療失敗,不能減輕症狀而加重者或疑惡性變者則應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

  肌瘤患者,子宮附件切除的年齡,以往定為45歲以上。現在看來,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根據婦科內分泌學的進展,卵巢的保留年齡一般以50歲為界(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即50歲以內者,能保留卵巢者應予保留。或者50歲以後未絕經者的正常卵巢也應予保留,不以年齡劃線。

  因為,正常絕經後卵巢仍具有一定內分泌功能,還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於穩定植物神經,調節代謝,有利於向老年期過渡。子宮也有其內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應隨便切除。通常子宮切除的年齡定為45歲以上,45歲以下者,尤40歲以下,宜行肌瘤挖除術。行保留附件者,如雙側均可保留,則保留雙側比僅保留單側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發生率為0.15%,不高於未切子宮者。

  1、子宮肌瘤切除術

  切開子宮,將肌瘤從假包膜中剔除,然後縫合子宮。保留了子宮,使患者術後仍有月經來潮,保留了子宮的孕育功能;保留了女性內生殖器官及其血液供應和功能。但存在術後肌瘤的復發。對於部分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適應證:

  (1)單個或多個子宮肌瘤,影響生育者。

  (2)子宮肌瘤引起月經紊亂、經量過多、合併貧血、腫瘤較大、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2、子宮全切術

  是子宮肌瘤最為傳統和經典的手術途徑。切除子宮體部和(或)子宮頸,保留一側或雙側附件,也可一併切除雙側卵巢,適合於任何需要切除子宮的疾病特別是有宮頸病變的患者,可以減少宮頸殘端癌的發生。但術後陰道縮短,盆底韌帶鬆弛可能發生性交疼痛等。

  適應證:

  (1)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大於2個半月妊娠大小,症狀明顯。

  (2)年齡較大的子宮肌瘤患者,無生育要求者。

  (3)合併子宮頸病變需要切除宮頸者。

  (4)宮頸肌瘤患者。

  (5) 疑有惡性可能者。

  四、介入治療(子宮動脈栓塞術)

  子宮肌瘤的栓塞治療是血管介入治療技術的一種。在醫學影像裝置的引導下通過導管等器材,經皮穿刺,把導管插為入髂內動脈前幹或子宮動脈進行栓塞達到治療子宮肌瘤目的的一種技術。

  適應證:子宮肌瘤能否實施介人治療的關鍵在於子宮肌瘤內血供是否豐富,因此應通過動脈OSA造影,據子宮肌瘤內的血流量分型來確定UAE治療的適應證。肌瘤內部的血流量程度在術前可經彩超或MRI進行初步評估。

  禁忌證:

  (1)肌瘤有無間變、鈣化、壞死等,此類情況下不建議實施介入治療。

  (2)肌瘤肉瘤變,臨床檢查提示有惡變的可能,手術切除是較好的選擇,先實施動脈介入治療而後手術是適宜的。

  (3)帶蒂的漿膜下肌瘤、闊韌帶肌瘤、血流不豐富的肌瘤不宜實施介入治療。

  副反應和併發症:

  (1)栓塞後常見的副反應:栓塞劑的反流、導管移位、誤栓、附壁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嚴重者可致死亡。

  (2)盆腔疼痛:由於子宮肌瘤發生嚴重變性壞死所致,栓塞後疼痛通常出現在術後6~8小時內,可持續幾天,約有5%~10%的婦女盆腔疼痛可持續至2周以上,如沒有感染證據而疼痛持續2~3個月以上,需手術治療。

  (3)栓塞綜合徵:發生率可達40%,包括下腹疼痛、發熱、不規則陰道出血或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噁心、嘔吐,為自限性,通常經保守和支援治療可在48小時到2周內自行緩解,常不需用抗生素。

  (4)下肢酸脹無力。

  (5)壞死組織滯留和排出。

  (6) 子宮內膜炎:極少出現,可能與患者術前子宮內膜存在感染灶有關,術中動脈內應用廣譜抗生素可有效預防,但應警惕有栓塞術後發生感染而導致敗血症死亡的可能。

  子宮動脈栓塞術後行子宮切除術最主要的原因為:感染、栓塞後疼痛、陰道出血、肌瘤脫垂。除上述常見併發症外,最近也有一些少見併發症的報導,如在栓塞治療後出現永久性閉經伴子宮內膜萎縮,或出現不全腸梗阻等。

  介入治療子宮肌瘤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其遠期療效及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尚需進行較大量的臨床隨訪觀察。因此,在選擇子宮肌瘤介入治療時應慎重,尤其是盆腔炎症未控制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動脈硬化患者及本身有血管造影禁忌證的患者,應列為該項治療的禁忌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