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易善永

  每當吃飯時間,嫻冰或丈夫總是帶著4歲的女兒莎莎到小區樓下花園裡玩。莎莎是一個剛滿4歲的小女孩,白皙的面板,金黃色的頭髮,圓圓的臉蛋上還嵌上一對藍藍的大眼睛。乍一看,她很像一個外國女孩,鄰居們都叫她“洋娃娃”。鄰居們還都誇莎莎有教養,從來沒有看見她吃零食,也從來不吃別人給的東西。有些鄰居還向嫻冰詢問,怎麼把孩子教育地這麼聽話?

  嫻冰唉嘆一聲後說,“我何嘗不想莎莎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嚐遍人間美味。可是莎莎在4個月大時,我因感覺她的尿裡有異味,就帶著莎莎到市兒童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她患有苯丙酮尿症(PKU)”。兒科專家告訴我,患了這種病將註定莎莎在少年以前將成為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因為患了這種孩子體內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無法分解食物中苯丙氨酸,苯丙氨酸沉積在體內而影響小兒的正常發育。除了蔬菜和白開水,我們正常人吃的東西他們幾乎都不能吃。

  莎莎檢查出病後,我只好按醫生的要求立即給她斷奶。莎莎只能吃特製的無苯丙氨酸奶粉,而那時我們這裡還沒有,我只能託人從北京購買郵寄回來。等到莎莎會吃飯了,我就到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篩查中心購買通過特殊處理的米和麵,這些米和麵只是含澱粉和麥芽糖,沒有蛋白質。這些東西都很貴的,莎莎一個月光花在吃飯上的錢就達2000元左右。每次做飯,孩子都是開小灶。先讓孩子吃飽,然後將她帶到外面去玩,我們大人再偷偷地吃飯。我們吃東西都是躲著孩子,好東西更是不敢讓孩子看見。

  對莎莎來說,很多食物都是“毒藥”。孩子小不懂事,看到別的孩子吃東西,莎莎經常用哀求的眼睛看著我說:“媽媽,我想吃一口米飯,哪怕一點點也行?”

  “媽媽,我想吃一小塊肉,就嚼一下都行?”

  “媽媽,我能嘗一下冰淇淋嗎?”

  “媽媽,巧克力是什麼味呀?”……

  但這些都是無法辦到的,為了莎莎像正常兒童一樣成長,我只能按照醫生要求嚴格地控制著孩子的飲食。

  嫻冰說著,淚水在眼眶不停地打轉。但孩子不能吃,哪怕是一點點,對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來說,米飯、麵食等苯氨基酸的食物都是“毒藥”,吃了這些東西,他們的神經系統將受到損害,嚴重影響智力和體格發育。

  令嫻冰欣慰的是,通過控制食物這種干預手段,現在莎莎發育基本正常,沒有變成弱智或體格殘疾兒。除了吃的不一樣,她與正常孩子都一樣。

  點評: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同時又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謝障礙病,在我國發病率為萬分之一,近親婚配中發病率明顯增高。臨床表現主要為:患兒在出生數月後因黑色素合成不足,頭髮細黃、面板色淺、虹膜色澤變淺、智慧發育落後、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等。

  苯丙氨酸是人體代謝過程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以供給人體合成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多種用途。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羥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酪氨酸。酪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中脂蛋白的主要組成成分,對智力的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而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寶寶,因體內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轉變成苯丙酮酸,並在血液及腦內聚集,最後經腎臟代謝由尿排出。由於苯丙酮酸具有芳香氣味,所以寶寶的尿布散發出異味。苯丙酮酸在腦中大量聚集,還會使腦代謝紊亂,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阻礙腦的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甚至造成終身智力殘疾。

  目前,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物。主要靠飲食控制,包括立即斷奶和停止使用富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對嬰兒可餵給特製的低苯丙氨酸奶粉;為幼兒新增輔食時應以澱粉類、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質食物為主;對兒童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特製的食用麵粉、藕粉、紅棗、土豆、小米、羊肉、大白菜、菠菜等不含或少含苯丙氨酸的食物。飲食療法最理想的時機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治療越早越好。飲食療法持續到12歲左右,因為此時孩子的腦組織已逐漸發育成熟,對低苯丙氨酸飲食已有足夠的耐受力。而且,逐漸成熟的腦組織對苯丙酮酸的損害作用已不敏感。孩子長成大後基本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對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婦最好採用DNA分析或檢測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對其胎兒進行產前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