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傷科 副主任醫師 吳軍豪

  傷科辯證用藥宜時時顧護胃氣。在中醫傷科臨床實踐中,患者常因為傷藥味道難以入口,或者服藥後胃部不適而難以堅持服藥,而有些患者又因為服藥胃納不佳,消化吸收不良以致營養不足從而使療效大打折扣。中醫認為這些都是由於損傷胃氣所致。

  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一向重視脾胃的功能。認為百病皆生於氣血,傷科尤其如此,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運,氣血充足,五臟得養,病情才能好轉,而且,所有的內服藥必需通過脾胃吸收並輸布之後才能發揮其療效,所以保持脾胃健運是治療的基礎、前提,時時顧護胃氣是傷科內治法的一大原則:胃氣已傷則調之,未傷則護之。

  顧護胃氣,注重辨證,根據證候和患者體質,在治療主症的同時加入顧護胃氣的藥物,常用以下方法:

  1、行氣和胃:如患者脘腹脹滿,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濡緩,為脾胃氣滯,宜行氣和胃,常加陳皮、枳殼、大腹皮、厚朴等,或參厚朴溫中湯之意加減。

  2、益氣和胃:如患者食少便溏、四肢倦怠、少氣懶言、舌淡苔薄、脈弱,為脾胃氣虛,宜益氣和胃,常加黨蔘、茯苓、白朮、山藥、甘草等,或以四君子湯之意加減。

  3、疏肝和胃:如患者精神抑鬱,胸膈脹痛,口苦泛酸,食慾不振,為肝氣犯胃,宜疏肝和胃,常加柴胡、鬱金、白芍、代赭石等,或以痛瀉要方之意加減。

  4、消食和胃:如患者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大便不爽,苔垢膩,脈滑,為食積不化,宜消食和胃,常加山楂,神曲、麥芽、谷芽、萊菔子、雞內金等,或以保和丸之意加減。

  5、化溼和胃:如患者食慾不振,脘痞腹脹,嘔惡便溏,肢體痠軟重痛,頭昏目眩,舌苔白膩,為溼滯脾胃,宜化溼和胃,常加蒼朮、白朮、厚朴、砂仁、玉米鬚等,或以平胃散之意加減。

  6、養陰和胃:如患者口燥脣焦,胃脘疼痛,腸中燥澀,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胃陰不足,宜養陰和胃,常加沙蔘、麥冬、石斛、生地、玄蔘等,或以增液湯之意加減。

  7、溫中和胃:患者常因過食生冷,過用涼藥,或長期患病,或年老體衰而致,時腹中冷痛,喜溫,食慾不振,口不渴,舌淡苔白,脈遲或緩,為脾胃虛寒,宜溫中和胃,常加乾薑、砂仁、高良薑、吳茱萸等,或以理中湯之意加減。

  8、祛痰和胃:如患者咳嗽痰多,噁心嘔吐,頭眩心悸,肢體睏倦,苔白滑而膩,脈濡緩,為痰濁中阻,宜祛痰和胃,常加半夏、南星、白芥子、枳實等,或以二陳湯之意加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