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會出現在年輕人,尤其是一些久蹲久坐的人群,而且內痔會有便血、肛門疼痛等症狀,其實,直腸脫垂也有這些症狀,很容易和內痔混淆。
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直腸脫垂多發生於兒童和中老年女性。兒童直腸脫垂多為黏膜脫垂,通常5歲前可自愈。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並不多見,如直腸反覆脫出可導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並有引發直腸潰瘍、出血、狹窄和壞死的危險,需手術治療。
為什麼會脫肛?
脫肛(直腸脫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瞭,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
1、解剖因素
發育不良幼兒、營養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門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援作用,直腸易於脫出。
2、腹壓增加
如便祕、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經常致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3、其他
內痔、直腸息肉經常脫出,向下牽拉直腸黏膜,誘發黏膜脫垂。
脫肛有哪些症狀?
主要症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後自行復位。以後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後需用手託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後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面板溼疹、瘙癢。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祕,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後有血液流出。
怎麼區分脫肛與內痔?
1、便血
內痔早期多為無痛性便血,有時滴血、有時噴血或者手紙上粘血;而脫肛主要症狀為肛管、粘膜脫出,少有便血情況。
2、疼痛
早期內痔一般無疼痛感,晚期發生嵌頓後劇痛難忍;而脫肛有時會伴隨著劇烈疼痛。
3、粘液
內痔經常有肛門潮溼等症狀,而脫肛則經常有粘液從肛門內溢位,兩者症狀相似度較高。
4、脫垂
內痔脫出的是痔核,通常Ⅰ期內痔並不脫出,只有Ⅱ、Ⅲ期內痔痔核才會脫垂,晚期有時會發生嵌頓的現象;而脫肛脫出的是直腸粘膜、肛管與直腸,晚期脫出可達十餘釐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