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後到來,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有句農諺:“大雪冬至雪花飛,搞好副業多積肥”,人們盼著在大雪節氣中看到“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可見大雪節氣的到來,預示著來年的吉祥與否。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1、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溫馨提示: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正是風寒之邪侵襲的高發季節,對於中老年人和體虛抵抗力低下的人,腎中精氣不足,腎中之陽虧耗,無力溫煦和激發推動髒氣而容易惹病。
中醫所謂“腎”,除指西醫說的具有泌尿功能的腎臟,還包含生殖、神經系統、貯藏、營養、生長、造血、內分泌等功能。腎在季節裡屬冬季,在方向中屬北方。雖然四季皆應補腎,由於腎屬水,水有寒涼的特性,冬季和北方相對來說又比較寒冷,腎氣最為不暢,也最容易罹患跟腎有關的疾病,故在大雪節氣最應補腎、做腎保養,而且效果最為理想。
補腎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
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記載:“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曾師言本方是非常有名的藥膳方,藥味簡單,製作方便。腎陽不足患者可出現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此類患者適宜冬季進補此方。曾教授強調,對於生薑的用量不能少,一條羊腿可加入約一斤生薑,達到溫陽散寒的目的。此外,如若腎陰虛,則不能服用此方。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流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可乘虛而入。曾教授建議大家選好保暖的鞋襪,最好是透氣性好的棉線襪,同時多活動足部,促進血液迴圈;在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可滋補元氣,活血通絡,壯腰強筋,延緩衰老,消除疲勞。
中醫進補,應懂得中醫“補法”的內涵和原則。所謂“冬藏於精,春不病溫”,就體現了中醫補法與調攝的精髓。“補”不但要分清虛的性質,還要看虛在哪一內臟,虛什麼,補什麼,沒虛證的就不能亂補。認為補腎就是壯陽是不對的。其實,補腎好比燒開水:水燒到沸騰時會滿起來,但水涼後水會變少;水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是再沸騰也難以滿起來。單純用壯陽藥補腎就如同“燒水”,看似奏效,但腎水會越來越虧。
腎虛有陰虛和陽虛之分,只有補腎陽才是與陽痿、早洩等有一定的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壯陽”,只能針對腎陽虛的人起作用。而如果只是腎陰虛,原本陰虛已“火旺”,再壯陽等於“火上澆油”。
正確的補腎法應是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益腎固精,達到補陽或陰陽互補的目的。好比水被燒開後,還要酌情加水,使水保持一定沸騰,但又脹滿而不溢位,避免單用壯陽藥而引起不良後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