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急性期剛做完手術一月餘的脊髓損傷患者,在做關節被動活動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關節正常活動和有效功能活動範圍,避免對脊柱的結構的穩定造成影響。髖關節的外展正常活動度為45度,有效活動度為20度。
胸腰段(一般指胸12~腰1,或胸11~腰1段脊椎)的結構特點:
① 其上為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為活動的腰椎與固定的胸椎之間的轉換點,軀幹活動應力易集中於此;
② 胸椎生理後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為兩曲度的銜接點,肩揹負重應力易集中於此;
③ 關節突關節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
小關節的移行集中在3個平面,其中在胸11-12者佔52%。做髖屈曲活動的角度不同亦會對胸腰椎生理曲度造成影響,所以運動前應充分了解脊柱的內固定情況,必要時諮詢為患者行脊柱手術的醫師。行關節的被動活動主要目的為避免關節攣縮,在下胸椎骨折時,進行屈髖、屈膝運動時,要注意控制在無痛範圍內,不可造成腰椎活動(實用康復醫學[修訂本])。
當然只有足夠的髖關節屈曲(達到或超過 90度)及N繩肌的延展性(牽張運動需要特別強調)患者才有可能獨立坐在床上,這是各種轉移訓練的基礎。不過對於下肢在前屈時候不要超過45度。
患者的骨折型別及脊柱固定方式本身就極大影響坐起訓練的時間點,如手術內固定採用後側入路者如果要坐起來行康復訓練通常都要在1個月以上,若患者適合且採用胸腔鏡方式行內固定的話則可以提前兩週,當然兩者早期都要要佩戴保護性支具。
在做關節活動訓練時,過度的活動也將會對脊柱的平衡造成影響。所以,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應在一定範圍活動的進行關節活動練習和等長肌力訓練以防再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