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符煒

  對便祕的影響會有以下兩種因素:

  1、社會習慣

  社會習慣包括睡眠,腸道衛生和生活方式在直觀上表現為影響機體排便功能的一些個人習慣,回顧性分析這些因素髮現這些生活習慣並不能作為便祕的病因而成為系統研究的物件。

  對旅居美國的77人的排便習慣進行分析,其中40名是女性。這個研究的前提是隨著移民而出現的生活環境的改變,諸如飲食,作息以及排便等問題,移民者更易於發生便祕。

  通過回答一個11個問題的調查表受試者記錄下在移民前1個月、移民期間及移民後他們排便習慣的改變。

  大便粘稠度通過the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測定,由於旅行而導致的時差綜合症使用Columbia Jet Lag
Scale調查表評價,大便通過結腸時間應用造影劑測定,這些檢測指標的結果在移民前及移民途中是令人感興趣的。

  研究者發現每天排便活動的明顯不同(移民前0.97 ± 0.07;移民後0.68 ± 0.06),在移民後有一個顯著的減少(p < 0.05)。然而,比較這兩個期間的大便通過結腸時間卻發現並無顯著不同,(移民前,36.7 ± 4.2 h。移民後,36.2 ± 2.8 h, p= ns)。

  研究者因而得出結論,移民或旅居可能導致排便習慣的改變,事實上,受試者主訴便祕的比例的確呈現出顯著性增高。這提示排便次數的減少與移民相關,並可能與時差綜合症,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有關,並且可能是乘飛機外出旅行的正常後果。

  2、心理因素

  在臨床的實踐和研究中,我們發現胃腸道功能紊亂與精神狀態、心情及不規律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與此相關的研究肯定會有治療傾向,調查表被派送到社群來檢驗心理精神問題與消化道症狀之間的關係。

  這些分析結果揭示了焦慮相比抑鬱而言與胃腸道功能紊亂(如便祕、腹瀉和胃灼痛)有著更強的聯絡,而這種關聯在焦慮和抑鬱組中都很顯著;在該研究中即無人口統計學的因素也無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沒有其他胃腸道致病因素能夠解釋焦慮和抑鬱對這些胃腸道症狀的影響。

  因而得出結論患者心理上的問題與胃腸道症狀之間的聯絡並不僅僅是選擇性偏差,而可能是與症狀本身有關。

  Nehra等的研究表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是與直腸排空紊亂密切相關的。在研究中的60名病人中(55名女性),有心理障礙的患者為39人(65%)。

  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又被細分並記分如下:飲食功能紊亂5分,呃逆綜合症3分,疼痛6分,焦慮及憂鬱10分,抑鬱複合疼痛為3,飲食障礙、焦慮-憂鬱和疼痛併發計為12分。

  以上述指標評價這些病人後,安排他們進行骨盆盆底肌肉再訓練,研究分析這些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再訓練的結果之間的關係。證明了處於三期治療的便祕病人其心理障礙的患病率是非常明顯的,並且給予行為學治療療效不明顯。

  飲食功能紊亂每年大約影響了5百萬美國人,這些症狀明顯發生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中。包括厭食症,神經性貪食症,暴飲暴食,和不正常的體重等都是不正常飲食的特徵,既是限制飲食,也是對體形和體重過度焦慮的後果。

  這些與不正當飲食相關的病症,包括腹瀉和便祕,可能是由於不正當節食或一些與催瀉相關的減肥行為的後果,可能包括使用輕度致瀉劑、灌腸、利尿,使人厭食的藥物,咖啡因或者其他中樞神經興奮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