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淋病雙球菌引起的急、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引起泌尿生殖器粘膜的炎症,屬於性傳播性疾病之一,自1944年使用青黴素G治療淋病後,發病率曾一度下降,60年代後,發病率又逐年上升,我國自70年代以後發病率迅速上升,其原因如下:
1、耐藥菌株不斷出現,在70年代中期又發現一種β-內醯胺酶的抗青黴素淋球菌菌株(簡稱PPNG),使青黴素治療效果不理想。
2、無症狀攜菌者的傳播,無症狀淋病在女性可達75%,男性僅1-5%。由於不徹底的治療,症狀雖消失,但仍可攜菌。
3、避孕方法的改變,由於廣泛使用避孕藥口服,而子宮帽及避孕套的使用率明顯下降,而子宮帽和避孕套可起到隔離淋病和其它性病的作用。
4、性傳播的社會背景,由於黃色書刊雜誌,電影電視,使人們受性自由、性解放思想影響,尤其青年人危害最大。
病因:
淋病雙球菌引起,1879年由Neisser氏分離出,故又稱奈瑟氏淋病雙球菌,本菌呈腎形、系Gram陰性雙球菌,往往成對地存在於膿細胞的胞漿內或外圍。
傳染途徑:
主要通過性交直接接觸傳染,少數通過內褲、便盆、浴盆等間接傳染,孕婦有淋病,分娩時新生兒經過產道感染。
症狀:
一般說,臨床症狀在感染後72小時之後發生,但身體虛弱,性生活過度,酗酒等因素可使潛伏期縮短。
1、男性淋病:表現為急性前尿道炎、尿道口紅腫,有稀薄粘液流出,排尿不適,24小時後症狀加劇,分泌物為黃色膿液,出現尿頻、尿痛、排尿困難,少數病例伴發熱,兩側腹股溝淋巴結紅腫疼痛,甚至化膿,有的出現併發症如前列腺炎、附睪炎、最後形成尿道狹窄。
2、女性淋病:女性患者由於尿道短,故泌尿道症狀不明顯,表現為白帶增多,下腹痛等症狀常見,故易漏診,可併發盆腔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最終導致不孕症。
3、新生兒眼炎:從患淋病母親產道感染,出生後2-3天出現眼瞼紅腫,有膿性分泌物,如不及時治療,最終可致失明,故新生兒都應常規硝酸銀滴眼。
4、女嬰陰道炎:由於女嬰陰道是由柱狀上皮包繞,極易被淋病雙球菌感染,表現會陰部紅腫,陰道及尿道有膿性分泌物,排尿痛苦。
5、淋病性關節炎:一個或數個關節化膿,抽取關節內膿汁化驗,有淋病雙球菌存在,最終導致骨質破壞,纖維化、關節僵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