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我們的心理科門診裡,不願上學的孩子很多,小學六年級學生巨集浩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剛開學那會兒,巨集浩只要一聽父母提到開學,就會焦躁不安、發脾氣。媽媽生氣時,批評了他幾句,他立馬扭頭躲進了房間,兩天沒搭理媽媽。巨集浩平時最喜歡奶奶,在奶奶的幾番開導下,他終於在開學日去了學校,這兩週以來已經能適應學校生活。
1、從“開學恐懼”到“學校恐懼症”
巨集浩的表現屬於“開學恐懼”:在心理上出現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在軀體上表現失眠、渾身疲勞、頭痛、胃痛等。
值得注意的是,開學恐懼如果發展到拒絕上學,就可能是“學校恐懼症”,恐懼症是屬於兒童青少年焦慮障礙的範疇,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當中常見。
初期時,為了迴避去學校,孩子可能會主訴頭痛、腹痛、食慾不佳、全身無力等症狀,達到不去學校的目的後症狀就減輕或消失。當父母強烈要求他上學時,就出現緊張、哭泣、吵鬧、焦慮不安,以及各種明顯的軀體症狀,如頭痛、腹痛、腹瀉、坐立不安、發熱冒汗等。
即使把這些孩子送到學校,在學校裡也會出現一些明顯退縮的行為:上課的時候難以集中注意力、不敢正視同學和老師、低頭走路、不敢說話等等。一到放學,便會如釋重負。
2、學校恐懼症的評估和診斷標準
(1)上學非常困難,常常請假或缺席,甚至還有連續較長時間不上學。
(2)面臨上學問題的時候,出現嚴重的焦慮不安情緒。包括對學校極度的恐懼,或者是各種軀體的不適、抱怨、發脾氣等等。
(3)與逃學不同,這些孩子往往不是不想上學,而是不能夠上學。
(4)沒有很明顯的反社會行為特徵,如偷東西、說謊、破壞行為等等。
3、孩子為什麼會患“學校恐懼症”?
患學校恐懼症的孩子,其實有著深層次的心理問題,藉著開學這個導火索集中爆發。這跟孩子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面對外部世界的不安有關係。
“因為陌生,因為依賴,以前小的時候就想著長大能走多遠走多遠,可真正上了高中卻又開始戀家了。”
——匿名高中生
就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們離不開家總是有原因的。孩子拒絕上學的症狀,一方面代表了他內心的掙扎與不安;另一方面,提示所在的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從家庭治療的角度,個人的症狀行為不僅僅屬於個人,而是屬於他所處在的整個家庭系統,尤其是當這個家庭系統出現功能障礙的時候,個人的行為問題或症狀就會出現了。
易出現學校恐懼症的三個階段和原因:
(1)4到7歲,上幼兒園、上小學階段,與分離性焦慮有關。
(2)11、12歲,從小學進入中學階段,可能與新學校環境、新的人際交往困難、學業壓力適應等焦慮有關。
(3)14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對自我形象的焦慮、早期心理髮展為解決的衝突再次啟用有關。
4、孩子出現“學校恐懼症”,該怎麼辦?
走進學校、離開家,本質是孩子心理上的獨立,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大學、走上社會,整個過程都是一個長大、跟父母漸行漸遠的離家過程。如果家庭難以面對未解決的衝突,孩子離家時則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和難題。學校恐懼、厭學、拒學的孩子多半如此,在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家庭一起去面對和解決這些未解決的衝突,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長大離家。祝願孩子們都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能成功地跨出家門、不斷成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