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辛學知

  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還能控制人體對癌症治療藥物的反應。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人體的健康與腸道內的益生菌群結構息息相關。腸道菌群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通過個體的適應和自然選擇,菌群中不同種類之間,菌群與宿主之間,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系統,因此,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菌群結構相對穩定,對宿主表現為不致病。

  腸道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腸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而乘機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症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症。

  腸道菌群失調的症狀

  本症以嚴重腹瀉或慢性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或出現便祕,口臭,精神不佳等症狀。有些旅遊者可能因氣候和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腸道菌叢失調俗稱水土不服。近年來,由於冰箱的普及使用,有的家庭儲存大量的肉食品及疏萊,過久的儲存使食物變質,食用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造成嘔吐、腹瀉,有的出現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

  哪些原因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1、藥物因素

  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在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會將腸道正常的有益菌大量殺死,一部分耐抗生素的致病菌大量繁殖,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甚至二重感染,出現腹瀉或便祕等症狀。

  2、飲食及生活習慣

  飲食可使糞便菌叢發生明顯改變。無纖維食物促進細菌易位。纖維能維持腸黏膜細胞的正常代謝和細胞動力學。食物纖維能減少細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復至正常。暴飲暴食,食用過多的肉食、酸性食物、快餐、方便食品、油炸食品等,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起居不規律等均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3、精神因素

  精神壓力過大也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過重的工作精神壓力,會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腸道生理功能紊亂,使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去平衡,而經常出現食慾不振、腹脹、噯氣、輕度腹瀉、便祕或者腹瀉與便祕交替等不適症狀。

  4、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高,腸道菌群的平衡可發生改變,雙歧桿菌減少,產氣莢膜桿菌增加,前者有可能減弱對免疫機能的刺激,後者導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老年人如能維持年青時的腸道菌群平衡,也許能夠提高免疫能力。

  5、環境因素

  出差、旅遊、野外流動作業等經常的出現水土不服,如腹脹、腹瀉,均為外界環境的變遷所造成的腸道菌群失調錶現。

  預防

  1、要合理應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很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和一些耐藥細菌的生長就會出現腸道疾病的發生,對老年體弱或者是慢性消耗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時最好要做藥物的敏感實驗,然後再選擇正確的抗生素。

  2、在對一些高齡或者是病後體弱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可以同時使用乳酸菌或者雙歧桿菌來進行治療,這樣可以防止菌群失調條情況發生。

  3、平時的食物也要使用新鮮。不能使用放置過久的食物,這樣的食物容易引起菌群失調,飯前便後要注意洗手,不然也會把細菌帶入口中會引起腸道菌失調。

  溫馨提示

  腸道菌群失調多是因為一些疾病導致,一旦出現病症要及時治療,不然出現腹瀉嚴重的話,就會引發休克,危及生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