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後,總是喜歡把小手兒握成個圓鼓鼓的拳頭狀,其實,這是由於寶寶大腦皮層發育尚不成熟,手部肌肉活動調節差的緣故,造成了屈手指的肌肉收縮佔主導優勢,而伸手指的肌肉相對力量不足,就表現出了寶寶總是緊握著兩隻小拳頭,寶寶的手大部分時間是呈握拳狀態,拇指被其他四個指頭包在裡面,有時會伸出來。而年齡越小,這種現象就越明顯,這叫做“握持反射”,屬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成長,待寶寶到了3~4個月,隨著神經系統的逐漸發育成熟,屈肌的力量會逐漸減弱,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二者會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到那時,寶寶的小手也會呈現鬆弛自如的狀態。
但由於寶寶的個體差異,有的寶寶會出現手指微張、或者全部張開的現象,這都是正常的,這是寶寶們自然的生長過程。
但完全不建議家長們為了發朋友圈、或者博關注就硬掰寶寶手指,這樣會導致寶寶骨骼、肌肉發育不良,更不要強迫寶寶做出其它,不是寶寶所在月齡可以做出的行為!
對於剛剛榮升父母的寶爸寶媽們,在育兒道路上更是”荊棘遍佈”,“坎坷叢生“,單單一個我們習以為常寶寶握著小拳頭兒的現象,都是大有學問。日常家長們會混淆寶寶正常握拳和拇指內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拇指內扣:是寶寶手掌張開時,拇指位置為橫過掌心緊握手中,這是拇指內扣,也叫皮層拇指徵,是不正常的現象。
正常握拳:沒有橫過中心的是正常的握拳反射,握拳反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鑑別方法
1、3個月內寶寶:輕輕敲寶寶的手背,寶寶的手會張開,觀察拇指的位置;白天握拳時間多於張開時間。
2、3-4個月:大約有一半時間張開,一半時間握拳。
3、4個月以後寶寶:手基本就全張開了,可以觀察寶寶抓東西時拇指的位置。
如果超過3個月後,寶寶的手仍然持續握拳,不能張開或者拇指內扣,那麼家長就要警惕以下可能發生的疾病。
1、神經系統受損。特別是早產兒、缺氧窒息寶寶、腦膜炎寶寶
2、肌張力高。拇收肌、拇對掌肌、拇短屈肌力量過強(緊張或痙攣)
3、肌張力低。拇短展肌、拇短伸肌、拇長展肌、拇長伸肌力量不足
如若寶寶受驚嚇、哭鬧、緊張時也可能引起短時的拇指內扣,所以體檢時要保證寶寶是放鬆狀態。
如果家長懷疑寶寶有拇指內收的現象,建議帶寶寶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全面的檢查,並在專業醫師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早期干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