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以損傷胃黏膜為主經消化道傳播的細菌。它不僅是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原菌,目前也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I型致癌物(即確定的人類致癌物質),是最常見的胃癌致病因素,為胃癌演變模式的啟動因子,在胃癌發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雖然HP感染是引起胃癌的重要因素,但並不是所的HP感染者都會發展到胃癌。其實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非常高,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50%以上,感染者中的大多數並沒有胃部症狀,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患胃癌。統計資料顯示:Hp感染患者約80%為無症狀的胃炎,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Hp相關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MALT)淋巴瘤],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和併發症,但Hp誘導的胃炎與胃潰瘍、胃萎縮和腸化生分佈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胃體為主的萎縮性胃炎,尤其是程度嚴重時,胃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而胃竇為主的胃炎患者中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增加。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幽門螺桿菌進行篩查和治療呢?治療意義何在?
對於有明確消化性潰瘍的患者篩查和治療Hp可促進消化性潰瘍癒合,顯著降低潰瘍複發率和併發症發生率;Hp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根除Hp後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狀獲得長期緩解,是優選選擇;根除Hp是區域性階段(Lugano I/II期)胃MALT淋巴瘤的一線治療;長期服用PPI會使Hp胃炎分佈發生改變,增加胃體胃炎發生的風險,根除Hp可降低這種風險;有證據顯示Hp感染與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維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相關。在這些疾病中,應檢測和根除Hp;Hp胃炎可增加或減少胃酸分泌,根除治療可逆轉或部分逆轉這些影響Hp;根除Hp可顯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應,阻止或延緩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的發生和發展,部分逆轉萎縮,但難以逆轉腸化生;胃癌發生高風險個體[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術後和胃黏膜萎縮和( 或) 腸化生等]根除Hp預防胃癌有一定作用; 治療Hp感染以預防胃癌的最佳分界年齡仍不明確;在高齡人群中適用,而不推薦在童年期篩查Hp感染以預防胃癌。
儘管根除Hp可作為一級預防策略,根除治療成功後仍有可能發生胃癌。根除Hp可誘導胃癌前病變消退,胃黏膜炎性反應顯著好轉,胃黏膜萎縮在部分患者中得到改善,但仍有多達45%的治療者顯示疾病進展。因此,即使根除Hp,定期隨訪以及對高危人群進行必要的篩查及胃鏡檢查仍是必要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