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俞奇

  我們都知道餵哺母乳對媽媽及寶寶的身心健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然而餵哺母乳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巧。很多新媽媽可能從未有機會目睹其它媽媽如何以母乳餵哺寶寶。因此,不少媽媽及寶寶在餵哺初期就困難重重,甚至乾脆放棄。所以,為了攻克母乳餵養過程中的重重難關,請收下這份最全母乳餵養攻略!

  在一開始,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母乳餵養究竟有哪些好處?

  1、保護寶寶遠離疾病,母乳餵養越多,提供保護越多;

  2、促進寶寶免疫系統發育;

  3、母乳可殺死癌細胞及其它病菌;

  4、讓寶寶從出生到成年早期都表現出較高的智商

  5、惠及家庭和社會,可以減少經濟壓力,增進母嬰感情;

  6、有利環保。

  既然母乳餵養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母乳餵養推薦多長時間呢?

  母乳應是所有新生寶寶的首選食品。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是最佳的嬰兒餵養方式,不需新增任何輔食。當寶寶新增輔食後,母乳應餵養持續到兩歲或更長時間。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所限,至少母乳餵養應持續12個月,或根據母嬰雙方的共同意願來決定。

  母乳餵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產後的第一個月。因此,坐月子期間最重要的任務是克服各種困難,把純母乳餵養堅持下去!

  母乳餵養的過程中,我們常見的種種困擾如下:乳頭凹陷和破損、晚上餵奶難堅持、寶寶吃奶沒規律、不知道寶寶吃飽了沒、漲奶。

  為了更好的母乳餵養,先一起來了解新生寶寶的特點:

  剛出生的第一天,寶寶會比較貪睡,胃容量小,飢餓感不強烈,通常處於長時間的睡眠狀態。第二天的寶寶有些開始出現作息日夜顛倒,甚至哭鬧粘人。

  寶寶的胎糞是墨綠色的,糞便轉黃時間大約3~15天。寶寶出生後第1天尿量較少,所有寶寶都會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體重下降在7%之內屬於正常現象。寶寶每天尿5~7 次,大便2-4次/天提示母乳量充足。

  瞭解了寶寶的這些特點之後,下面就是我們母乳餵養的攻略寶典了。

  1、媽媽應該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小時內進行初次哺乳和持續的面板接觸。這個能促進純母乳餵養率、加強母嬰互動、維持寶寶的體溫和血糖穩定、降低媽媽產後出血的發生。

  面板接觸是指讓寶寶與媽媽進行直接的面板接觸,胸貼胸、腹貼腹。媽媽的體位應該是半臥位而非平臥位;寶寶的頭高於乳房,偏向一側,保持寶寶的臉、口鼻可見,唿吸道通暢;媽媽一手置於寶寶臀部,一手置於背部,防止滑落。注意:媽媽瞌睡時不可實施面板接觸,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大意。

  2、根據哺乳的早期提示來喚醒寶寶,以完成每天至少8次的哺乳。寶寶要吃的早期提示有張嘴、找乳、吸吮小手等;哭是最後的提示,此時哺乳通常不能順利進行。

  備註:寶寶有6種狀態:深睡期、淺睡期、瞌睡期、安靜清醒期或煩躁和啼哭期。寶寶處於清醒狀態時,哺乳更容易進行。

  喚醒寶寶的小技巧:換尿布、拿走寶寶的蓋毯、脫掉寶寶的衣服、母嬰面板接觸、撫摸嬰兒寶寶的背部、腹部、四肢等。

  3、正確的哺乳姿勢:媽媽舒適,身體有良好的支撐且放鬆;寶寶整個身體支撐好,在一直線上。

  有效的含接(深含接):寶寶嘴張大、嘴脣向外翻吸住媽媽乳暈,下巴觸及乳房。這個需要媽媽和寶寶不斷的磨合,所以在一開始哺乳時我們可以諮詢自己的責任護士,正確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忠告:不要給予人工奶嘴,寶寶會產生混淆,甚至不吃媽媽的乳頭!不要隨意新增奶粉,除非有醫囑!

  常見問題:

  淺含接:淺含接時寶寶只含接到了乳頭而非乳暈,或者含接到的乳暈少,寶寶張嘴角度小於100度;吸吮時還發出類似“吧唧”的聲音;導致寶寶吸不出乳汁,媽媽乳頭也會被吸破,異常疼痛,而且在哺乳後乳頭變形。如果淺含接沒能及時糾正,由於寶寶總是吃奶不夠,排便會低於正常量,體重下降也會超過出生體重的7%。

  乳頭短或凹陷的媽媽可以在授乳時使用輔助乳頭。

  4、白天休息好,做好夜間持久戰的準備

  產後第二天,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是寶寶發現媽媽溫暖柔軟的懷抱是最安全和最舒適的地方。吸吮乳房能獲得香甜的食物,能讓自己放鬆,所以不肯離開。在白天時,寶寶醒了就哺乳,寶寶睡了媽媽也睡,為夜間哺乳做好充分準備。

  減少寶寶哭鬧,增加媽媽睡眠的小技巧

  當寶寶在媽媽懷裡入睡時,要待寶寶進入深睡眠(唿吸平穩,一動不動)再嘗試把Ta抱回小床。寶寶在子宮裡就有自我安撫的能力,就是把小手放在臉上和嘴裡,所以要解放寶寶的小手,不要戴手套,允許他能安撫自己。

  5、產後第3-5天發生輕到中度的乳房腫脹是正常的

  產後第3-5天(剖宮產媽媽稍晚1-2天),媽媽會開始下奶。寶寶的胃容量逐漸增大,所以夜奶頻繁。多數在第5天時,餵奶間隔時間逐漸規律,一般間隔2-4小時。我們要按需餵養,關注寶寶的早期吃奶提示。

  下奶後約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媽媽,在產後第5天左右乳房有壓痛感,疼痛感中度以上。中等程度一般是指觸碰乳房的感覺如同鼻尖,乳房有不適感,但乳汁能正常流出。如果觸感如額頭,皮膚髮亮,就是嚴重程度了,媽媽會感覺疼痛加劇,乳汁流出不暢,還會影響以後的產奶量和媽媽哺乳的意願。

  6、如何預防漲奶?

  讓乳汁排出速度大於乳汁產生速度。具體說來就是讓寶寶正確含接、有效吸允、早期頻繁餵養、按需餵養、吸軟一側再吸另一側等。

  7、發生較重的乳房腫脹怎麼辦?

  緩解疼痛和組織水腫:哺乳前後輕輕從乳暈向腋下按摩乳房,幫助乳房體液迴流,每次持續3-5分鐘;將乾淨的溼毛巾放入冰箱冷藏室,哺乳間隙冷敷乳房10-15分鐘。

  軟化乳暈幫助寶寶含接:用指尖輕柔反式按壓乳暈和手擠乳交替進行,哺乳同時向乳暈方向輕輕擠壓乳房。

  媽媽自己精神放鬆很重要,要適當緩解疲勞。

  備註:如出現高熱,體溫>39℃,應尋求醫生幫助。

  乳房腫脹是一個過程,通常需要1-2天時間才能以緩解,有時可能持續1-10天。寶寶頻繁有效的吸吮是最有效的排出乳汁的措施,我們要有耐心,給寶寶時間,相信Ta能含接上軟化後的乳暈。腫脹的乳房組織是很脆弱的,任何干預措施都應是輕柔的,長時間粗暴地按摩乳房很有可能導致傷害,損失乳腺管及發生急性乳腺炎等;

  很多醫院都設有母乳諮詢門診,新手媽媽需要幫助時,可以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為我們提供支援。

  8、哺乳期的媽媽要補充全面均衡的營養

  哺乳期我們的飲食要遵循適量、均衡、多樣化的原則。熱量和脂肪的含量不要太高,會增加消化系統和腎臟的負擔,反而對母乳餵養不利。繼續服用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鈣和鋅等微量營養素)的複合補充劑。

  9、幫助外婆、奶奶等身邊的家人更新母乳餵養的知識點:比如說母乳餵養寶寶的好處、擔心寶寶吃不飽怎麼辦、擔心媽媽沒有奶怎麼辦。

  寶寶的食量和媽媽的乳汁分泌量是相匹配的。第1天寶寶的胃只有玻璃球那麼大(5-7ml),第3天為乒乓球的大小(15-30ml),第5天差不多雞蛋大(45-60ml)。只要保證每天8次以上的哺乳,健康的足月寶寶都能吃飽的。

  媽媽的奶是越吸越多的,不吸就會變少;變少之後,想再追奶會比較困難。在產後2周內是母乳餵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期間寶寶吸得越多,媽媽的奶就越多,而且後面也不會少。

  10、開始上班的媽媽需要解決存奶的問題

  我們需使用一次性儲奶袋或儲奶瓶,或嚴格消毒的儲奶瓶(不要用玻璃瓶,以防凍裂)

  室溫存放(20℃~30℃)4 h

  冷藏

  儲存於行動式保溫冰盒內(15℃以上)24h;

  儲存於冰箱保鮮區(4℃左右)48h;

  儲存於冰箱保鮮區,但經常開關冰箱門(4℃以上)24h。

  冷凍

  冷凍室溫度保持於-15℃~-5℃,3-6個月;

  低溫冷凍(低於-20℃),6~12個月。

  備註:儲存母乳時要詳細記錄取奶時間。冷凍儲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冰箱冷藏室解凍,在冷藏室不要超過24h。解凍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凍。儲存的母乳使用前,先將儲奶袋或儲奶瓶置溫水加熱,再倒人餵養奶瓶。

  11、母乳餵養的大敵

  導致母乳量驟減的常見原因包括情緒的影響、特殊的食物、媽媽身體的原因以及家庭的影響。當母乳量突然驟減時,不建議馬上新增奶粉,草率地加奶粉只會造成母乳越來越少。我們要認真分析母乳減少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措施,絕大多數情況都會追回奶的。

  總之,母乳餵養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家庭旅行,需要全家總動員,齊心協力。年輕媽媽要多與長輩們分享母乳餵養知識,一起參加孕婦學校。外婆奶奶們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和人生閱歷,在她們的理念和知識更新後,會使媽媽的整個孕育旅途變得簡單和輕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