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滕繼軍

  卒中的定義

  腦中風是由腦部血液迴圈障礙, 導致以區域性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 但以動脈疾病為多見。

  卒中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見於中老年人。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一、顱內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

  動脈瘤破裂引起:

  先天性動脈瘤;

  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細菌性動脈瘤。

  血管畸形。

  動脈硬化。

  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其他。

  原因不明。

  腦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

  繼發於梗塞的出血。

  腫瘤性出血。

  血液病引起。

  動脈炎引起。

  藥物引起 (抗凝劑,血栓溶解劑如尿激酶等)。

  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引起。

  其他。

  原因未明。

  硬膜外出血。

  硬膜下出血。

  二、腦梗塞 (頸動脈系統及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腦血栓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各類動脈炎引起。

  外傷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症等。

  藥物。

  其他原因。

  腦梗塞。

  心源性。

  動脈源性。

  其它 (脂肪栓、氣栓、瘤栓、寄生蟲栓、靜脈炎栓等)。

  腔隙性梗塞。

  血管性痴呆。

  其他。

  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頸動脈系統。

  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四、腦供血不足。

  五、高血壓腦病。

  六、顱內動脈瘤。

  先天性動脈瘤。

  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細菌性動脈瘤。

  外傷性假性動脈瘤。

  其他。

  七、顱內血管畸形。

  腦動、靜脈畸形。

  海綿狀血管瘤。

  靜脈性血管畸形。

  Galen 靜脈瘤。

  頸內動脈海綿竇瘻。

  毛細血管瘤病。

  腦一面血管瘤病。

  顱內一顱外血管交通性動靜脈畸形。

  其他。

  八、腦動脈炎。

  感染性動脈炎。

  大動脈炎 (主動脈弓綜合徵)。

  彌散性紅斑狼瘡。

  結節性多動脈炎。

  顳動脈炎。

  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鉤端螺旋體動脈炎。

  其他。

  九、腦動脈盜血綜合徵。

  十、顱內異常血管網症。

  十一、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

  海綿竇血栓形成。

  上矢狀竇血栓形成。

  直竇血栓形成。

  橫竇血栓形成。

  其他。

  十二、腦動脈硬化症。

  卒中的併發症

  腦疝

  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死於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大量出血,腦中線結構移位或被破壞,全腦水腫,形成腦疝,使腦幹被擠壓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樞所致。

  國內報道,腦出血合併腦疝死亡者佔 44.8%~50.1%,故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形成,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措施。而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

  ①頭痛劇烈或極度煩躁不安;

  ②頻繁嘔吐或抽搐;

  ③呼吸及心率變慢,血壓升高;

  ④意識障礙逐漸加重;

  ⑤雙側瞳孔不等大;

  則提示顱內壓明顯增高,可能有腦疝形成,應積極脫水或手術治療。

  腦心綜合徵

  當腦出血病變波及植物神經的高階中樞丘腦下部,導致神經體液障礙時,也常引起心腦功能或器質性改變,稱為腦心綜合徵。

  腦心綜合徵常以兩種形式出現:其一是腦 - 心卒中,即首先以腦出血起病,而後發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腦―心同時卒中,即腦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時或接近同時發生。但由於症狀相互掩蓋,常易造成誤診而影響治療。故在搶救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並應認真詢問病史及仔細觀察病人有無心功能不全的表現。若出現胸悶、氣短、紫紺等,肺底部有溼羅音,心音低鈍及心動過速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作心電圖檢查。一旦出現心律紊亂和心電圖改變,在治療腦出血的同時,應按器質性心臟病處理。

  膀胱及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而出現一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乾結。嚴重病人,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導致高度排便亢進,患者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較少。如灰結節受損,可出現不自主排便。若全腦受損,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腎功能衰竭及電解質紊亂

  腦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語,不能反應主觀感覺,加之症狀複雜,治療矛盾較多;也常因頻繁嘔吐、發燒、出汗、脫水劑的應用和補液不足而造成失水、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時因缺氧、飢餓、呼吸異常等導致酸中毒,或偶然發生鹼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併感染的情況下,常易被掩蓋而被忽視,使病情日趨加重,故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呼吸加深加快,心動過速,意識障礙加重,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或無尿,肢體及面部水腫或脫水等現象時,要仔細尋找病因,及時作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定量測定等檢查,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中樞性體溫調節障礙

  當腦出血波及到丘腦下部及前部時,散熱機制被破壞,可引起持續性高熱,體溫常達 40℃以上,並可伴有無汗、肢冷、心動過速、呼吸增快等症狀。但白細胞一般多不增高,複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時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溫有效,如不及時處理,數小時可死亡。

  褥瘡

  腦血管病人常因偏癱,長期臥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較胖,不易翻身護理,骶尾部、內外踝、足跟、髖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而導致區域性營養不良,發生褥瘡。

  卒中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卒中的診斷

  正確的診斷是合理治療的前提。要作好腦血管診斷,除應詳細瞭解病史和認真體格檢查外,還應作必要的輔助檢查,並進行科學的分析。腦血管病診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定位診斷

  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分析病變的部位,是瀰漫性的,還是侷限性的?是中樞性的,或是周圍性的?然後再指出病變的具體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的病變,表現不同。大腦半球的病變,表現對側面癱、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病變主要表現劇烈眩暈,站立不穩,眼球震顫等;腦幹病變臨床表現較複雜,主要為交叉性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CT 檢查可明確病變具體部位。

  定性診斷

  根據發病的經過、病情特點和病變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質,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腦血管病。兩者治療方法不同,必須辨別清楚。

  病因診斷

  從發病的全過程,結合定位和定性,找出疾病的具體原因。腦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但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變和高凝狀態,常導致腦梗塞。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動脈炎等導致腦出血的也不少,這些都必須搞清楚。

  卒中的治療

  腦血管病的發病率、病死率和病殘率均較高,故應加強防治。具體疾病有具體的治療。

  急性期:

  內科治療:

  一般治療:安靜臥床;鎮靜、止痙和止痛藥;頭部降溫。

  調整血壓。

  降低顱內壓。

  注意熱量補充和水、電解質及酸礆平衡。

  防治併發症。

  手術治療。

  恢復期:治療的主要目的為促進癱瘓肢體和語言障礙的功能恢復,改善腦功能,減少後遺症以及預防復發。

  防止血壓過高和情緒激動,生活要規律,飲食要適度,大便不宜乾結。

  功能鍛鍊。

  藥物治療:可選用促進神經代謝藥物,如腦復康、胞二磷膽鹼、腦活素、r- 氨酪酸、輔酶 Q10、維生素 B 類、維生素 E 及擴張血管藥物等,也可選用活血化瘀、益氣通絡,滋補肝腎、化痰開竅等中藥方劑。

  理療、體療及鍼灸等。

  卒中的預防

  一級預防:“如果某個體只存在上述危險因素一種或幾種而沒有腦血管的先兆或表現, 我們把其中列為一級預防物件, 即積極治療存在的危險因素, 同時定期監測其他危險因素的發生並採取針對性措施。

  二級預防:個體已存在危險因素且已出現中風先兆如若暫短性腦缺血性發作, 給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防止嚴重腦血管病發生, 其為二級預防。

  三級預防:對已患中風的病人, 早期或超早期治療, 降低致殘程度, 清除或治療危險因素預防其多發為三級預防。所謂早期治療則指病人發病數小時後的急性期的治療, 所謂超早期治療是指發病後數小時以內既實施的治療, 如對缺血性中風而言, 發病後 6 小時以內即開始溶栓治療, 針對性治療措施的介入愈早, 治療效果就愈好, 病殘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