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是兒童營養中一個重要的社會健康問題,兒童食物過敏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可以引起多器官系統受累,最常見的是胃腸道、面板黏膜和呼吸道症狀。嬰幼兒是一個特殊易感人群。
食物過敏反應的常見表現:
1、消化系統:噁心、腹瀉、血便、便祕、腹脹、腹部劇痛、口臭、打嗝、脹氣。
2、面板系統:溼疹、蕁麻疹、面板乾燥、黑眼圈、外生殖器水腫、瘙癢。
3、呼吸系統:憋氣、胸悶、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難、流清水鼻涕。
4、神經系統:煩躁、易怒、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5、視聽系統:視物模糊、眼瞼浮腫、眼結膜充血、流淚、聽覺失靈、口齒不清。
常見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小麥粉、蛋類、巧克力、豆類、貝類等。另外食物新增劑也可引起過敏反應,如穀氨酸單鈉(味精)能引起風疹、黃色食品可引起哮喘、苯甲酸酯可引起蕁麻疹等。個體對食物敏感有很大差異,有些嬰兒對豆類、貝類等食物很敏感,即使進食極少,亦可引起劇烈反應,表現為暴發性蕁麻疹。有些嬰兒只有在過量進食某種食物時才出現過敏現象,而適量進食不產生過敏問題。
兒童食物過敏的3大危險因素是:
1、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父母有各種過敏性疾病表現的,子女食物過敏發病率高。
2、面板症狀:嬰兒早期出現的溼疹、紅斑風團、瘙癢等與過敏性疾病有關。有過敏性面板病的小兒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達90%。
3、過早新增輔食:4個月內新增輔食的嬰幼兒過敏危險性是晚加輔食者的1.35倍。建議,固體食物的加入最好延遲到6個月之後,特別是動物性食物,切忌在嬰兒食物中過早加入花生、大豆等。
預防食物過敏現象,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實施母乳餵養:只有母乳餵養才能滿足6個月以內嬰兒全部營養,而且可大大降低過敏的發生率。因此對有過敏體質的嬰兒,都應將哺乳時間堅持到嬰兒對食物過敏的自發消失期,即在10-12個月。
2、科學新增輔食:寶寶從4個月開始新增輔食,應先新增米粉類食物以及蔬菜、水果。嬰兒6-7個月,逐漸新增魚、肉、葷,為斷乳期作準備,以合理營養代替母乳,確保營養平衡。對嬰兒新增食物應經試食―適應―喜歡這一過程後,再轉入新食物的試食,這樣可以發現嬰兒有無食物過敏,減少盲目性帶來的不良後果。同時新食物的試食量開始要少,約5-10毫升,主要觀察嬰兒有無過敏,以後可逐漸增大食量至30-40毫升。但同一食物一次不要喂得太多,過量進食單一食物也是誘發食物過敏的原因之一。
需特別強調的是,過量的糖、脂肪、化學新增劑、鹽、味精對嬰兒均有百害無一利。因此,嬰兒輔食品絕對不要加鹽和味精等調味品,而應儘量選用高鉀低鈉的食物作為嬰兒的營養補充。
治療:
迴避過敏食物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小嬰兒常見牛奶蛋白過敏,如是母乳餵養,乳母在嚴格迴避過敏食物前提下,配合吃完全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混合餵養),視過敏症狀緩解情況,逐漸過渡到適度水解、普通配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