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傳導系統的發展是從胎生7個月開始的,神經纖維逐漸從白質深入到皮質,但到出生時不但有水平方向,而且有斜線和切線,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絡複雜起來神經纖維外層髓鞘發育不同,脊髓神經在胎生4個月始,以後漸次為感覺神經系統(生後2~3個月)及運動神經系統,錐體在生後5個月至4歲時形成皮質則更晚。故小兒大腦皮質細胞的分化、神經傳動系統的發育及神經纖維外層髓鞘的發育在胎兒期至4歲逐步發育,腦癱患兒抓住此階段的早期綜合治療,可進一步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療效明顯,治療價值高[81]。中醫綜合治療為腦癱患兒帶來希望,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與現代醫學大腦皮質功能定位理論結合,針刺治療可刺激大腦皮質相應運動區,改善區域性血液供應,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過去一直認為腦細胞受損是不可恢復的,但一些臨床研究證實通過有效的方法治療,可促進腦電活動和神經遞質的分泌[82, 83],有可能啟用其它細胞的代償功能,通過針刺與大腦有關的穴位,可促進病灶區腦組織的側枝迴圈形成、血管擴張和解除痙攣,同時能夠啟用處於抑制狀態的腦細胞,有助於疾病的康復[84]。臨床治療也證實了腦癱的可治性。鍼灸療法著重於調理氣血,補腎益智的穴位和手法,通過改善腦血流量,提高腦細胞代償功能,降低血清骨鈣素濃度,升高血清生長激素水平,達到治療目的。劉振寰[85]對腦癱患兒鍼灸治療前後作了甲襞微迴圈的觀察,發現在症狀明顯好轉的同時,甲襞微迴圈也有較大改善,推測鍼灸治療腦癱的機制在於改善了腦部的血液供應,促進了腦細胞的功能代謝。吳美倩[86]探討了針刺對小兒腦癱的作用機制,觀察了臨床療效和血液流變學及腦SPECT變化關係,認為針刺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作用,改善了腦部的營養和血供。於海波[87]觀察針刺對小兒腦癱患者誘發肌電力的即時影響,發現針刺可抑制痙攣型腦癱患兒的巨大F波,推論針刺可使腦的代償性功能活動增加。程蓉岐[88]用TCD檢查發現頭針治療小兒腦癱患者的腦血流量明顯增加,利於糾正腦缺氧狀態,促進腦功能恢復。施丙培等[89,90]通過對腦癱患兒腦電圖、腦血流圖、中樞神經遞質、血漿皮質醇、血清過氧化脂質等治療前後的觀察,發現治療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有人認為[91,92]腦癱腦組織壞死區的周圍尚有相當範圍的可逆性損害區,此處腦組織蒼白,血管內小血栓形成或管腔變細,血流灌注不足導致腦神經細胞的功能喪失,但尚未發生壞死,即臨界神經細胞。針刺使腦血流量改善,調節大腦皮質功能,改善病理狀態,恢復了臨界細胞(又叫休眠細胞)的功能,從而達到了治療的目的。施丙培[93,94]還觀察到針刺前後腦癱患兒的骨密度升高,血清骨鈣素濃度降低,血清生長激素水平升高。這說明腦癱與腎陽虛弱,腦髓失養有關,針刺調整了氣血和臟腑功能,改善了組織器官的血供,通過補腎能起到益智和促進生長髮育的作用。駱仲達等[95]針刺對缺血性大鼠的研究結果表明,電針能抑制缺血後腦內神經細胞的凋亡,可增強局灶性腦缺血大鼠腦組織的神經生長因子受體(NGFR)的表達,對缺血性腦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為鍼灸治療腦癱提供了理論依據。王琴玉等[96]針刺對腦癱幼鼠海馬CA1區神經元及腦組織神經生長因子(NGF)表達的研究結果表明:針刺可提高腦缺血缺氧後海馬神經元密度,增加NGF的長時程陽性表達,認為這可能是針刺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癱的重要機制之一。
腦性癱瘓的基本病變在中樞神經系統。產前因素者常有瀰漫性腦組織病變,不同程度的腦萎縮及皮層發育不全,神經細胞排列紊亂、皮質錯構,電鏡下可見神經微絲和微管排列不規則, 髓鞘鬆解、分離及突觸小泡數量減少;產時及產後因素者則以疤痕、硬化或軟化、部分腦萎縮及腦實質缺損為主。針刺能促進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可刺激組織增加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神經因子則能引導神經細胞突觸向合成神經生長因子的器官生長,以完成神經的再生。需要強調的是,針刺的治療作用,應該是其對人體各系統、多器官和組織的良性調整作用的總和。針刺頭部腧穴可使相應腦組織微血管擴張,側支迴圈代償,腦血流量增加,使腦細胞的功能得到恢復,並對腦組織影像學改變有促進作用。功能訓練可促進腦細胞功能重建。而針刺軀體腧穴可能加強此種作用。同時,鍼灸刺激能改善周圍迴圈功能狀態,啟用感覺功能,還可以改善顱內血迴圈,改善人體大腦皮層電活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