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膝置換術後的康復目標:
(1) 防止褥瘡。
(2) 預防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發生。
(3) 恢復充分的膝關節活動度。
(4) 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膝關節的穩定性。
(5) 加快患者持拐或獨立步行的進度。
(6) 恢復病人獨立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7) 提高生活質量。
二、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方案:
1、手術日和手術後第一天的區別:
(1)手術日:是指手術當天,也可以稱為術後0天。
(2)術後第一天:是指病人做完手術的次日,例如,患者週一手術,週一是手術當天,週二是手術後第一天。
2、手術日康復:
(1) 常規抗菌素抗感染處理,根據患者的體溫情況持續到術後7-10天。
(2) 常規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拴形成,持續到術後10天。
(3) 患肢抬高,觀察敷料滲血情況和負壓引流情況。
(4) 進行深呼吸練習。
(5) 麻醉恢復後,雙下肢的主動肌肉收縮和放鬆練習應該儘可能多地進行。
3、術後第1-2天康復:
(1) 繼續控制水腫。
(2) 繼續抗感染處理。
(3) 在踝關節處放一毛巾卷,保持膝關節處於伸直狀態。因為嚴重骨關節炎患者一般有多年的伸膝受限,後關節囊及膝關節後方的肌肉和韌帶組織多有短縮。剛開始練習腳後跟下墊毛巾卷伸膝時會感到膝關節後方被牽拉得非常難受,如果仍受不了,可以稍加休息再繼續練習,但是,休息時間不要太長。如此堅持3天后練習伸膝的痛苦就會明顯減輕。
(4) 在治療師的幫助下持雙柺步行,1次/天。步行時患肢負重體重的三分之一,不要多於三分之一體重。如果患者不習慣扶雙柺行走,也可以用助行器行走。第一天的行走不要求患者行走多長時間及多少距離,主要目的是鍛鍊患者術後第一次下床,扶拐站立及在床邊或病房內的幾分鐘的活動。
(5) 踝泵練習:也就是患者自己做踝關節的跖屈(腳趾及腳背向上勾)和背伸(腳趾及腳背向下勾)練習,它對防止老年人術後腓腸肌靜脈叢的靜脈炎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常重要。方法如下:患者在臥床伸直雙下肢的情況下,雙踝先自然放鬆,然後做背伸動作,背伸時一定要達到最大限度。然後從最大背伸狀態開始做跖屈,跖屈也要達到最大限度。如此反覆進行。在患者臥床看電視、看書或讀報紙及與家人談話過程中都可以不斷進行跖屈、背伸練習。
(6) 術後第一天還要開始進行適量的股四頭肌的收縮、放鬆練習。臥床時股四頭肌收縮、放鬆練習方法:患者臥在床上,雙腿自然伸直,反覆進行雙下肢大腿肌肉收縮5秒鐘、再放鬆2秒鐘的活動。每天收縮、放鬆次數共3組,每組50次,共150次。
(7) 術後第一天結束時如果患者在術前插了尿管,應該拔出尿管。
(8) 術後即刻,關節內和切口要分別放置一根負壓引流管,而且要用大棉墊加壓包紮,以便減少術後出血。到術後第二天,應該拔出兩個負壓引流管,並同時去除加壓包紮的大棉墊。這樣,因為拔掉了尿管、引流管和去除了棉墊,患者下床行走就更方便了。
(9) 從術後第二天拔出引流管開始使用充氣治療儀。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微電腦控制的充氣和吸氣,促進雙下肢的靜脈血迴圈,防止血栓形成並促進腫脹消退。充氣治療儀一直用到術後近2周為止。
(10) 術後第二天患者下地行走的時間和距離都可以長些,可以在術後第一天只在房間內活動的基礎上走出房間一定距離,再回到病床上去。
4、術後3天-7天康復:
(1) 繼續以上控制水腫、抗感染治療。
(2) 患者的術後疼痛已經明顯減輕,開始進行CPM(膝關節被動活動器)的練習,術後第三天從屈膝50°開始,每天增加10°,即術後第四天60°,術後第五天CPM練習到70°,第六天80°,第七天90°。術後一週屈膝到90°。上述CPM練習每天三次,每次1小時。
(3) 除了上述的CPM練習外,考慮到CPM設定的角度往往比實際膝關節屈膝角度少10-25°,所以,在術後一週,康復治療師或受術者(沒有康復治療師的醫院)應該親自幫助患者練習屈膝到90°一次。
(4) 從術後三天起,逐漸增加行走的距離,行走時負重仍為體重的三分之一,術後一週,即術後7天就可以完全負重。術後一週可以自己扶拐上廁所,然後自己回到病床上。
(5) 加強下肢肌肉收縮、放鬆練習。從術後第三天開始練習直抬腿。首次練習直抬腿,只要求患者能夠忍痛將直抬腿動作完成即可。術後第四天,根據病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不同而完成直抬腿動作2-4次。術後第五天到術後第七天根據病人的情況每天練習4-6次。
5、術後8天-術後2周康復:
(1) 術後8天-術後2周,患者繼續每天3次,每次1小時的CPM練習。練習角度根據患者能夠忍受疼痛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但是一定要在屈膝90°以上,最大角度也不要大於110°。這個時期如果屈膝角度大於110°,多數患者會感到很痛,而且,對部分傷口癒合能力差的患者還會有傷口撕裂、繼發感染的風險。
(2) 此期還是血栓形成的高發期,所以不要放鬆前面所述的踝泵練習。
(3) 繼續使用充氣治療儀防止血栓形成,充氣治療儀使用到術後2周為止。
(4) 這一時期,病人應能獨立扶拐步行,除了進行獨立的早起洗臉、漱口、上廁所及其他簡單的日常生活活動外,可以增加每天在病房裡短暫散步的活動。
(5) 根據患者的體溫情況於術後7-10天停用抗菌素。
(6) 術後10天,常規停用低分子肝素。
(7) 開始進行雙上肢力量的練習,可以開始進行床上的啞鈴練習,也可以進行床上左邊向下的側臥位下雙手撐起的練習(以左手為主),或床上右邊向下側臥位下的雙手撐起的力量練習(以右手為主)。上肢力量的練習可以增加扶拐行走的能力和自如度。
(8) 開始腰背肌的力量訓練。對於老年人來說,術後的較長時間臥床,對腰背部是較大的負擔,加強腰背肌的練習,可以明顯增強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和增強恢復健康的自信心。
6、術後3周:
(1) 患者從術後第三週初期,即術後15天-17天出院。
(2) 開始練習髕骨活動,方法是雙手手指分別放於髕骨上下緣及兩側,用力分別將髕骨向上、向下、向兩側推動。髕骨活動對改善術後膝關節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幫助,患者一定要認真練習。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多練習幾次。推髕骨時要有一定的力量,髕骨的活動度要足夠大,才能有效。
(3) 開始短時間地不扶拐獨立行走,每次5分鐘,但要雙手拿拐隨時進行保護,不需要家人幫助。
(4) 練習完全負重上、下臺階。患者可以用自己製作的高度375px的木盒(要足夠結實)練習上下臺階;也可以爬樓梯進行練習上下臺階。
(5) 膝關節伸直的練習:患者在住院期間每天都進行長時間的足跟下墊毛巾卷練習伸膝的動作,術後3周開始時,應該在足跟下墊毛巾卷後很短時間就可以達到完全伸直膝關節。如果術後3周還沒有達到這一程度,應該加強練習。方法有2個:一是在足跟下墊毛巾卷的同時,在膝關節上方壓上一定重量,所壓重量的大小以壓上重量後10分鐘,膝關節能完全伸直為好。二是,患者臉朝下俯臥,將膝關節放在床邊,腳上掛上重量,練習伸直。重量太輕,練習10分鐘後伸膝還達不到要求,重量太重,練習不到3-5分鐘,患者就不能堅持,所以要對重量大小進行摸索,以練習10分鐘,膝關節可以完全伸直為好。練習次數:每天一次就可。練習完伸膝後,不要接著練習屈膝,因為這時屈膝是比較困難的。例如,如果上午練習伸膝,應該下午再練習屈膝。練習完伸膝後,也不要強迫自己在短時間內非要將膝關節屈到自然角度,以練習完伸直後讓膝關節自然回到放鬆狀態為好。
(6) 膝關節屈膝度的練習:術後2周,屈膝已經能到110°。術後3周,不要求屈膝角度進展太快,在術後2周的基礎上到達115度即可。練習強度為每天一次,一次練習總時間為30分鐘。練習完屈膝後,也不要強行伸直膝關節,以讓其順其自然伸直為好。練習屈膝和伸膝之間要相差半天時間。不要剛練習完屈膝就接著練習伸膝。練習屈膝比練習伸膝的疼痛要重得多,而且,屈膝角度每向前進展1°,患者都會感到劇烈疼痛。所以患者要有疼痛的思想準備。如果練習後關節腫脹明顯增加,而且關節疼痛明顯增加,說明關節對練習的反應太大。出現反應太大的情況後,可以將練習次數改為每2天一次,到強烈的反應結束後再改為每天一次。
(7) 進行股四頭肌練習:主要練習方法有三種:
① 直抬腿練習:將患肢完全伸直情況下抬高,與床面成15°角。然後維持在這一姿勢不動,直到無力維持為止。將腿放在床上休息片刻,繼續進行第二次直抬腿練習。
② 半蹲練習:這是患者在術後剛開始進行半蹲練習。靜蹲練習方法:姿勢同中國武術中的騎馬蹲襠動作或站樁動作。患者兩腿分開,兩腳之間的距離比肩膀稍寬,身體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傾,此時雙膝開始彎曲下蹲。雙膝彎曲角度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體情況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達到屈膝90°,如果患者身體欠佳和大腿肌力弱,雙膝輕度屈膝即可,這時半蹲位置較高,患者較省力,隨著練習後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練習的次數。剛開始練習的患者可以背靠牆進行練習,以防摔倒。
7、術後4周:
(1) 加強股四頭肌的練習。練習方法還是同上述的直抬腿練習和半蹲練習。但是強度和次數都要增加。
(2) 繼續活動髕骨的練習。
(3) 屈膝角度在術後第4周要達到120°。練習次數仍然是每天一次,一次30分鐘。練習屈膝和練習伸膝之間要相隔半天。
(4) 練習伸膝的強度要看術後前3周練習的成績而定。如果前3周膝關節的伸直已經練習得很好,這時可以每天稍微進行鞏固性練習即可。如果伸膝還是比較僵硬,要同術後3週一樣練習伸膝。
(5) 增加爬樓梯的次數和時間,斷裂膝關節的靈活性。
8、術後5周:
(1) 繼續進行股四頭肌的練習,方法同前。
(2) 屈膝角度要達到大於120°,但是大於120°多少,不同的患者可以自己掌握。例如,有跪地進行宗教活動的患者,可能屈膝角度達到130°以上才比較合適。而對於有些患者屈膝到120°就可以滿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了。
(3) 練習伸膝的強度要看術後前4周練習的成績而定。如果前4周膝關節的伸直已經練習得很好,這時可以每天稍微進行鞏固性練習即可。如果伸膝還是比較僵硬,要同術後4週一樣練習伸膝。
(4) 因為屈膝角度和伸膝角度此時已經比較好,患者可以開始練習蹬自行車。方法有兩種:一是蹬固定自行車,但是蹬固定自行車往往需要到康復中心才能實現;二是對於沒有時間或不方便到醫院的康復中心或健身房的患者可以在家裡練習蹬三輪自行車的練習。因為三輪自行車比較穩定,是比較適合患者使用的。而且,三輪自行車可以騎著走,比蹬固定自行車趣味性高。如果患者自家沒有三輪自行車,還可以跟鄰居借用,來源比較容易解決。
(5) 開始練習膝關節的平衡功能和本體感覺。方法是找一個與腳的長度一樣寬的木板,木板的長度要能讓患者雙足分開一些站在上面。在木板下方的中部釘上一根直徑125px的圓柱形木棍,練習時,患者站在木板上,以中間的直徑125px的木棍為支點進行雙足輪換傾斜的動作。因為是剛開始練習每天練習2次,每次練習5分鐘即可。練習時要求有醫生或家屬保護。
9、術後6-8周:
(1) 重點是要鞏固屈膝和伸膝角度練習的成果。
(2) 增加上下樓梯、騎固定自行車或三輪車的次數和時間。
(3) 增加膝關節平衡功能和本體感覺的練習,術後第6-8周患者可以獨立完成這個練習,練習方法同術後第5周的方法。
(4) 增加獨立、自如行走的距離。行走時要做到緩慢、小步,但是每一步的姿勢要儘量達到完全正常。不要為了將就手術膝關節而跛行,或走起來一跳一跳的。只有從一開始練習行走時就正常步態行走,才能以最快速度達到行走正常目的,一旦養成壞習慣,矯正起來將非常困難。行走時間和距離以患膝對行走的反應來決定。如果走一定距離後患者的膝關節明顯腫脹和疼痛,則要減少行走距離。如果走後膝關節有反應,但是過夜後又恢復,說明行走量正常。
10、術後9-12周:
(1) 恢復日常生活活動。
(2) 此時有些病人還會感到膝關節有些發緊,這主要由於術後瘢痕形成所致,所以這時一定要加強股四頭肌、N繩肌(大腿後方肌肉)及小腿三頭肌的牽拉練習並用按摩的方法鬆軟手術切口處的瘢痕,也可做股四頭肌的牽伸練習。
(3) 一些患者在大劑量的功能練習後,可能出現患膝關節的痠痛,這是術後康復治療的正常反應,可給予服用扶他林類藥物來抑制軟組織水腫和疼痛。
(4) 此期病人往往還會感到手術膝關節有這樣或那樣的輕微不適,手術傷口周圍面板區可出現“麻木感”或者往往在切口外側有間斷的或脈衝感的“過電樣”竄痛,這些主要是由於手術切口支配相應面板區域的神經皮支的再生所致,以上症狀一般在半年時間後可自行消失
(5) 術後三個月內,患膝關節常有低熱,關節內也可以經常有積液,這主要是由於機體對於置入假體的反應或由於功能訓練中膝關節活動時刺激所致,上述症狀在術後半年內可逐漸消失,恢復正常。如果患膝關節發熱、腫脹明顯,一定要與手術大夫聯絡。
11、術後3個月以後:
逐漸恢復體育活動,病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安排跳舞,游泳,高爾夫球、沒有距離限制的步行和不劇烈的網球運動,但應該避免劇烈的運動。手術後要恢復得很滿意,即想恢復到置換過的膝關節沒有一點異樣感,往往需要9-12個月的適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