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光老化和地心引力的影響,面部肌膚會隨之出現色斑、粗糙、鬆弛、下垂、皺紋等老化現象,水光注射技術是在微電腦的控制下利用針頭通過負壓系統將面板吸附起來,同時在負壓的空間將要注射的藥物注射到相應的部位的治療方法,“微針療法”是是克服面板角質層對藥物透皮吸收屏障作用的良好方法,也是提高面板創面藥物吸收的重要手段,那麼兩種面部年輕化的方法相結合,能產生1+1大於2的效果嗎?
一、實驗物件
選取自我院就診案例5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8例。
年齡分佈在35~55歲,平均42歲。
分組依據:治療組25例,24例女性,1例男性,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55歲。對照組25例,24例女性,1例男性,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54歲。
排除標準:①2個月內接受過面部治療者;②1個月內做過相關面板護理影響結果判斷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精神病患者、嗜酒、吸毒者;⑤有系統性疾病或嚴重的面板病患者;⑥有嚴重面板過敏史者;⑦未按規定接受治療,無法判斷療效者。
二、醫美儀器選擇
水光針注射儀、滾輪微針、非交聯型玻尿酸、械字號醫用護膚品等。
三、測試準備
控制室溫為26℃。測試者提前20分鐘進入測試環境,清潔面部後將多餘水分擦拭乾淨後靜止10分鐘。
正視位、左側位、右側位,三方位使用面板檢測儀進行檢測。主要檢測面部面板皺紋、紋理、毛孔、色斑、毛細血管擴張、紫質。經儀器分析後得出的各項百分位數值作資料統計,數值越高表明改善程度越好。
同時護理人員在同一角度同一光源對面部的正面、左側45度、左側90度、右側45度、右側90度面進行拍照記錄存檔。
四、治療過程
治療組:三次治療為一個療程,每次間隔1個月,每次治療將水光注射和微針匯入聯合進行。
對照組:三次治療為一個療程,每次間隔1個月,每次只進行水光針的注射治療,其他術後程式相同。
治療前清潔面部面板,拍照,術前溝通,敷麻。
求美者敷麻同時醫生進行儀器除錯:針長、藥量、模式、負壓。
清除麻藥,完成消毒。治療次序按照雙側面頰-雙側太陽穴-下頜緣-額頭-鼻翼、鼻頭-眼周進行。之後用生理鹽水輕輕擦拭表面滲液。
微針匯入:0.5mm的微針滾輪,將溶好的溶液及精華一起抽吸在10ml注射器中,放於無菌彎盤中。微針滾輪操作分割槽進行,眼周治療時不可使蠻力,輕淺進行匯入。微針滾輪匯入後,將藥水均勻的塗抹到面板表面,讓其完全吸收。
操作完畢後外敷冷藏過的械字號透明骨膠原水晶蛋白麵膜,同時配合紅光照射15分鐘,面膜外敷40分鐘。冷藏過的械字號面膜能有效的鎮靜止痛,紅光的照射能夠很好的幫助修復褪紅,提高治療術後的滿意度,縮短修復時間;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6小時後可用無菌蒸餾水將面部的滲出液和灰塵清潔掉,24小時內可外用面板修復噴劑或精華,每間隔8小時可外敷一片械字號無菌修復面膜,48小時內做好修復、補水、防晒工作。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和飲酒,避免高溫桑拿和泡浴。一個月後複查進行下一次治療。
五、治療結果
50例患者均完成3次治療。結合面板檢測儀判斷斑點、皺紋、肌膚紋理與毛孔四項評價,並綜合求美者自身滿意度評價(分ABCDE五級)。
治療組中面板檢測儀器判斷改善50%——74%及以上人數為24例,有效率為96%。求美者自身評價A級24例、B級1例、C級18例、D級5例、E級1例,綜合有效率為96%。
對照組中面板檢測儀器判斷改善50%——74%及以上人數18例,求美者自身評價A級1例、B級6例、C級17例、D級1例、E級0例,綜合有效率為72%。
患者認為聯合治療面板質地明顯改善,且治療後恢復期短,恢復較快。該治療對於患者色斑、皺紋、肌膚紋理、毛孔粗大等面板老化的改善均較明顯,滿意度較高;
六、結語
本次我們採用水光注射和微針匯入的方法聯合治療,觀察對面板年輕化的改善作用。本次治療組的25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無明顯副反應,通過水光注射對真皮層面板進行定點給藥,再通過微針滾輪對錶皮層進行細胞的啟用和刺激,進一步幫助藥物的滲透和吸收,達到面部年輕化的效果。
本研究觀察了水光注射聯合微針匯入的方法在面部年輕化中的作用,從實驗結果來看,其方法安全,無副作用,為面部年輕化提供了聯合治療的新方法。
小貼士:
面板的老化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表現出不同的症狀,肌膚的抗衰老也是人們不斷在開拓研究的專案,如今眾多的求美者都希望用簡單、安全、有效的方式達到使肌膚美化的效果。但對於全面部肌膚質地的改善和抗衰老,單針注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水光注射技術是在微型電腦的控制下利用特製注射工具通過負壓系統將面板吸起,同時在負壓的空間將要注射的藥物注射到相應的部位。微針療法是利用定位針上許多微小的針頭刺激面板,在很短時間內微針可以做出超過200000個微細管道,定位、定層、定量的將護膚活性成分或營養成分直接匯入到皮下組織,多種營養劑活性成分迅速被肌膚組織吸收,發揮作用,從而產生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