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燒傷整形科 副主任醫師 李惠斌

  1、瘢痕與瘢痕疙瘩

  瘢痕是人體創傷修復過程中必然的產物和最終結果,是人體自衛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創傷的癒合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但瘢痕生長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發生各種不良後果。如創面過度修復可造成增殖性瘢痕;有的瘢痕發生攣縮,造成體表完整性破壞或伴有各種程度的功能障礙;時愈時潰的不穩定瘢痕,更有引起癌變的可能。

  2、瘢痕的分類

  臨床上一般將瘢痕分為以下幾種型別,各型瘢痕臨床表現及引起的後果不同,治療方法亦有所區別。

  (1)表淺性瘢痕:多見於面板擦傷,表淺的感染或淺度燒傷後形成。這類瘢痕外觀粗糙,有時有色素改變,但區域性平軟,無功能障礙,時間經久後瘢痕逐漸不明顯,一般不需手術。

  (2)線狀(索條狀)瘢痕:常見於創傷或外科手術切口癒合後,嚴重者可形成增生性瘢痕痕,這種瘢痕不僅造成外形缺陷,有時還可由於直線瘢痕攣縮造成功能障礙。

  (3)蹼狀瘢痕:瘢痕呈皺壁狀,形似鴨蹼,故稱蹼狀瘢痕。此類瘢痕好發於關節的屈側,也可見於管腔狀臟器在體表的開口部位,如口角、鼻孔、尿道口、陰道口等。在關節部位的瘢痕發生攣縮,引起關節屈曲畸形,逐漸形成皺壁而成為蹼狀瘢痕。

  (4)凹陷瘢痕:瘢痕表面明顯低於四周正常面板,呈現凹陷畸形者,稱為凹陷瘢痕o凹陷瘢痕可由於面板、皮下組織或深部組織創傷癒合所致,也可由於面板軟組織嚴重化膿性感染所致。僅限於面板和皮下組織的缺損者,凹陷畸形較淺,多隻有外觀影響,不伴有功能障礙。累及深部組織如肌肉或骨骼的缺損者,往往伴有功能障礙,需行手術修復。

  (5)萎縮性瘢痕:外觀多平坦,與四周的皮面相齊或稍低。表面平滑光亮,有的色素減退顯現蒼白,有的色素沉著呈暗褐色,也有蒼白和暗褐色相間呈現於同一部位者。質地韌而柔軟,基底較鬆動,可以提捏,此類瘢痕多見於面部及胸背部,一般較穩定,不引起功能障礙,不需手術治療。

  (6)橋狀瘢痕:瘢痕兩端以蒂與正常面板相連,下有通道與基底分離,形如橋,稱為橋狀瘢痕。多見於眼瞼、下領、頸前、腋下等部位。瘢痕一般均較短小,很少伴有功能障礙,但區域性高低起伏不平,有礙於外觀,且區域性難於清潔,常易引起感染,常需手術修復。以後才漸漸發生退行性變化。

  (7)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續性增生為特點的瘢痕。常常出現向四周健康面板呈蟹足樣浸潤現象。病變隆起高出正常面板,表現高低不平,形狀極不規則,質堅韌,多感奇癢。手術切除後極易復發。

  3、治療: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加壓療法:適用於瘢痕面積大、不適宜放療或區域性藥物注射治療者對活動性瘢痕疙瘩無效。加壓療法成功有三要素:一是“早”,即創面癒合後儘早開始加壓;二是“緊”:以16~18mmHg為宜;三是“堅持”,即保證加壓的連續性。一般連續加壓3~6個月,可見瘢痕充血消失,隆起變平;8~10個月後,決大多數病人可終止加壓。

  區域性藥物療法:區域性直接使用類固醇的方法。區域性用藥能使區域性真皮變薄,並可使趨向癒合的創面停止生長肉芽組織。

  放射治療:應用淺層放射線治療,對早期病變療效較好,但對年幼者或大面積瘢痕者不宜。

  (2)手術治療

  增生性瘢痕最好在6個月或多或少年以後,瘢痕軟化穩定之後在手術,但如果影響功能或發育則不能等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