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關節炎是膝關節外科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具有患病率高、病變範圍廣、晚期功能障礙程度重等特點,調查結果顯示,在40-60歲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10%-17%;6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達50%;而在大於75歲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達8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 原發性
無明確外傷史引發的骨關節炎,關節退變是由於關節
自身變性、遺傳、體胖、增齡等因素造成的。多見於中老年患者,病變受累廣泛。
(1) 年齡、性別和種族、增齡是最明顯的危險因素,黑種人高於白種人。
(2) 遺傳因素,研究表明,膝關節骨關節炎是內在遺傳
因素和外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3) 骨密度,骨密度高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大,
骨質增加與骨關節炎的發生成正相關。
(4) 肥胖,臨床研究證實,肥胖人群膝關節骨關節炎的
發病率要高於正常體重患者。美國一項調查指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體重減輕20%,膝痛減輕50%,減肥能使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降低25%-50%。
(5) 關節失穩,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病痛的影響,神經系
統對關節周圍的肌肉和感覺的控制支配能力下降,關節周圍肌力也下降,出現關節不穩,不穩定的膝關節很容易發生關節炎。
(6) 營養缺失,研究表明,如果維生素D的攝入量低
於正常的1/3,則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和關節疼痛的風險性增加3倍。
2、 繼發性
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造成軟骨損傷,關節炎症及韌帶
或關節囊損傷,由早期創傷性關節炎繼發成骨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患者,軟骨損傷侷限。
病程改變: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變和關節周圍繼發性骨質增生,晚期可累及包括軟骨下骨、韌帶、骨膜、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肌肉在內的全部關節結構。
二、診斷:
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典型x線表現等,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斷並不難,診斷原發性骨關節炎,首先要排除可能引起繼發性骨關節炎的原因,1995年美國風溼病學會修訂的膝關節骨關節炎診斷標準如下:
1、 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疼痛;
2、 X線顯示關節邊緣骨贅;
3、 關節液實驗室檢查符合骨關節炎表現;
4、 年齡大於等於40歲;
5、 晨僵小於30分鐘;
6、 膝關節活動時有摩擦聲;
確診標準:
1+2
1+3+5+6
1+4+5+6
三、治療
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和病痛程度來選擇。
早期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病變發展,應儘量採用無創的治療方法。
晚期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則是緩解或消除疼痛,增加關
節活動範圍,重建關節穩定性。
1、 非藥物治療:
心理教育
由於骨關節炎患者的病程較長,且症狀影響工作和生活,患者往往思想負擔重,對治療效果期望值高。因此,在非藥物治療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要讓患者能夠很好地認識疾病的性質和預後,與主管醫生達成共識。
(1) 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病痛,延緩病變發展;
(2) 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式可以使骨關節炎的病程逆轉和停止。
(3) 早期正確的治療可以明顯消除症狀,改善關節功能,使疼痛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4) 骨關節炎的治療必須強調早期、規範及療程足。
(5) 晚期骨關節炎患者,應積極採取手術治療,以避免關節嚴重畸形的發生。
生活方式
除了心理教育外,患者教育還包括生活方式和功能鍛鍊方式的教育。其核心思想是適當減輕負重關節的負擔和進行合理的功能鍛鍊。前者可以減少關節面承受的壓力,後者可以提高關節面承受壓力的能力。減負的措施有
(1)、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跑、跳、蹲,避免長時間或頻繁地爬樓梯、爬山等。
(2)、通過控制飲食和有氧鍛鍊如游泳、自行車、平地散步等措施以減輕體重。
功能鍛鍊方式
合理的功能鍛鍊是指非負重的功能訓練,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增加關節穩定性,尤其對老年人,股四頭肌鍛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非常重要。研究證實,增加膝關節活動範圍的練習以等張收縮為主,需要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進行,否則可能加重受累關節的病變。增加肌肉力量的活動以等長收縮為主,需要在保持關節位置固定的情況下,進行肌肉抗阻力鍛鍊。
2、物理治療
主要作用是增加區域性血液迴圈,減輕炎症反應,解除肌肉痙攣
熱敷、按摩、牽引、鍼灸
行動支援
在負重狀態下關節面所承受的負荷約是體重的4倍,因此,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步行時使用手杖、柺杖、助行器等不僅能增加支撐力,減少受累關節負重,還能提高患者的平衡力。
改變負重力線,矯形支具
3、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使骨關節炎的病程逆轉和停止,但藥物對消除症狀有明顯的療效。
(1)控制症狀的藥物
NSAIDS,非甾體抗炎藥
曲馬多
(2)改善病情類藥物及軟骨保護劑
硫酸氨基葡萄糖
鹽酸氨基葡萄糖
(3)、關節內注射藥物
糖皮質激素,透明質酸鈉
透明質酸鈉作用:關節腔中滑液的高粘性對關節運動可提供幾乎無摩擦的表面,因而對正常關節功能十分有利。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後能在關節軟骨表面形成一層粘液樣保護膜,同時,重新恢復發生病程改變滑液的正常粘滯特性,起到潤滑關節,保護關節軟骨,抑制炎症反應的作用。
4、手術療法
當患者有較嚴重的持續性疼痛及明顯的關節活動障礙,保守治療無效,影響工作及生活時,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早期骨關節炎患者,可在關節鏡下行關節清理術,效果 良好。晚期出現畸形或持續性疼痛時,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關節周圍截骨術,關節融合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關節鏡
清理術通過關節鏡將關節腔內的軟骨碎屑、滑膜碎片、酶降解物清除出關節腔,切除增生的嵌入軟骨面的滑膜,同時檢查關節內的結構,如發現關節軟骨、半月板或韌帶損傷,可同期進行處理。
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術的適應症:早期膝關節炎的患者,至少3個月的正規保守治療無效;膝關節穩定性和活動範圍正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