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副主任醫師 徐耀銘

  據統計,中國有30%的成年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人中最多,目前看正在逐漸呈年輕化趨勢。很多人甚至有一些醫生將斑塊簡單地理解為:軟的危險,硬的無危險,因為軟斑為不穩定斑塊易脫落會引發腦梗死,硬斑屬於穩定性斑塊則不會脫落。其實,這種認知並不完全正確。大家談論的軟斑、硬斑,實際上是在說斑塊的穩定性。穩定性是判定斑塊危險等級的重要指標,而軟硬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並非判定的唯一標準,還要根據斑塊的結構特徵,如形態、大小、位置及內部回聲等,以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和控制狀態進行綜合分析。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頸動脈血管壁損傷,血流中存在的血小板、脂質等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團塊狀結構。如同廚房下水道管道里積存的油汙,時間久了導致下水道堵塞。它的成分比較複雜,有些比較穩定,有些容易破損。
  正常情況下,斑塊表面包裹著一層纖維帽保護。易損斑塊,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酗酒、寒冷等情況下,造成血壓升高、血流衝擊或者血管痙攣時,纖維帽就會破裂,使斑塊內的脂質等物質湧出,導致紅細胞、血小板等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如果堵塞了腦血管,可以引起急性腦梗死或腦供血不足。
  所以,易損斑塊可以說是存在於人體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只要有足夠的引爆條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長期控制不好),它就可能隨時會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或致殘。

  那麼怎麼識別斑塊的好與不好(是否穩定)。首先,看形態。表面光滑、外形規則的斑塊,不易破裂;外表不光滑、形狀不規則的斑塊,即使結構較硬,也容易在血流的衝擊下破裂。例如,表層纖維帽厚薄不均的斑塊,在遭遇血壓起伏時,很容易破裂。破裂後斑塊內粥樣物質釋出,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造成腦動脈主幹的栓塞,可能引起大面積腦梗死。
  其次,看成分。鈣化斑塊較硬,按常理來說應該較為穩定,但如果斑塊形態不規則,也容易破裂。破裂後,細小斑塊被衝到顱內血管,形成腦梗死。這種梗死,很難通過溶栓等治療手段清除。
  最後,斑塊所處的位置也很重要。如果斑塊處在血管的分支部位,受到的血流衝擊力不同,影響其穩定性,也容易造成斑塊的破裂與血栓的發生。
  因此,大家不必在檢查出是軟斑塊後,心情緊張、思想負擔重;當然,也絕不能發現是硬斑塊後,就高枕無憂,疏於防範。
  不少人生活中存有誤區。在一家醫院查出頸動脈斑塊後,即使不嚴重,頸動脈狹窄程度還不到50%,也會提心吊膽,擔心哪天突然發生腦卒中,往往輾轉多個醫院檢查。實際上,人從出生開始,血管就像管道一樣開始長“垃圾”,管壁出現斑塊。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增厚變硬,導致血管逐漸狹窄。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因此,有斑塊不等於就會腦卒中,如果是穩定型斑塊並且血管狹窄程度不嚴重,定期複查就可。

  如果超聲檢查出頸動脈狹窄程度在50%以下,平均一到兩年查一次即可;狹窄程度50%-69%,半年至一年查一次,並在神經內科醫生指導下積極降脂、降壓、調糖等,以降低風險;狹窄程度70%以上,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同時有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應接受外科手術(斑塊切除)或進行支架介入治療。
  對於已經患有腦卒中的患者,頸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在重度(70%)以下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頸動脈超聲。對於斑塊導致血管重度狹窄(70%-99%)的患者,特別是臨床出現腦缺血癥狀者,建議儘快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斑塊切除)或支架介入治療。
  穩定斑塊預防血栓的藥物:阿司匹林和阿託伐他汀,但一定要保證血壓、血糖穩定並戒除菸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