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頸動脈斑塊”?
我們都知道,腦中風是威脅生命的三大殺手之一,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而將近一半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頸動脈分叉部位就像河流的分叉口,泥沙在此處沉積形成了三角洲,堵塞了河道,如同斑塊堵塞了血流。
頸動脈壁分為內膜、中膜和外膜三層,超聲下內中膜厚度(IMT)一般小於1mm,形成頸動脈斑塊最主要的因素病理機制是動脈粥樣硬化。
頸動脈斑塊有什麼危險?
發現頸動脈斑塊也沒必要憂心忡忡,打個比方,頸動脈就像家裡的自來水管,使用時間越久,水管壁越容易發生水垢掛壁,如果水垢還未堵塞管道,水龍頭出水量未受影響,沒必要換根水管,只需要避免水垢進一步增厚。
據統計,美國40歲以上人群超聲篩查62%存在頸動脈斑塊,我國的超聲篩查結果也顯示中老年人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達到60.3%。因此發現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或斑塊,管腔未狹窄時不用過分擔心。
但是,頸動脈內中膜增厚或斑塊往往提示人體全身動脈硬化的狀況,需要加以重視,定期複查。
如果斑塊增大,引起管腔狹窄,就有脫落的風險。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卒中”:突然發生頭昏目眩,一側眼晴暫時性發黑,胳膊、腿發麻無力,言語不清,一側肢體無力,持物不穩,口角歪斜等,常於24小時內恢復。
這些表現是由於頸動脈粥樣硬化小斑塊脫落,導致顱內小動脈栓塞所造成的,也是重要的“預警”訊號,如果繼續發生較大斑塊脫落,造成相對粗大的顱內動脈栓塞,可導致急性腦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癱、偏身感覺、偏盲及語言功能的障礙等。
另外,還可能因為頸動脈狹窄而導致的腦供血不足,而造成慢性腦損害症狀,可引起頭昏、視力下降以及智力和社會功能等高階智慧活動的下降等。
除了管腔狹窄提示頸動脈斑塊危險,斑塊本身是否穩定也越來越引起大家重視。前面提到的超聲檢查、超聲造影或核磁檢查提示斑塊回聲不均、潰瘍型斑塊、斑塊內新生血管,以及發生過斑塊脫落事件的頸動脈斑塊,這些型別的斑塊可能更容易導致腦梗塞,都需要格外重視,根據情況及時治療。
頸動脈斑塊如何治療?
和水垢未堵塞管道類似,斑塊未引起頸動脈狹窄,沒有必要大修管道。首要治療措施是延緩斑塊生長,防治引發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避免高鹽高脂飲食,吸菸的人要戒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質量,加強運動,定期體檢。部分患者合併危險因素較多,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如果調整生活方式後血脂仍高,也建議使用降脂藥物。目前還沒有一種藥物能夠確切消除頸動脈斑塊,但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可以延緩斑塊的生長。斑塊生長較為緩慢,早期無需複查太勤,每年複查頸動脈超聲即可。
當斑塊增大,引起重度頸動脈狹窄(狹窄程度>70%)或有“預警”訊號的有症狀頸動脈狹窄(狹窄程度>50%)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充分證明了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剝除斑塊。預防腦卒中的安全性、重要價值和有效性。一位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師可以嫻熟的完成該手術,術中適當的應用轉流管以及補片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提高了療效。
近年來,隨著微創治療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腦保護裝置的應用,頸動脈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在頸動脈狹窄治療上的應用日益增多。
而且,該技術的優勢明顯: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大為縮短,特別是伴有心肺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可以優先考慮該治療措施,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