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聲不當與用聲過度聲帶振動時聲帶粘膜下的血管中血流變慢,甚至有時可停止。如振動劇烈可發生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因覆蓋聲帶的復層扁平上皮能伸展而不易破裂,血腫可擴大致周圍組織中發生區域性迴圈障礙,出現繼發性水腫,血管擴張等。血腫擴大到一定程度,聲帶振動時,其粘膜運動在血腫基部減弱,使其得到部分修復,但可繼發淋巴細胞浸潤的炎症變化。這就是“迴圈障礙―出血學說”。
2、上呼吸道病變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竇炎等可作為聲帶息肉發生的誘因。在上呼吸道炎症存在的基礎上濫用聲帶發聲,容易發生聲帶息肉。
3、吸菸 吸菸可刺激聲帶,使血漿滲入任內間隙。
4、內分泌紊亂 聲帶息肉樣變性多見於更年期婦女,可能與雌激素有關。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也有一定關係。
5、變態反應 根據聲帶息肉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好轉和聲帶息肉的光鏡及電鏡組織學所見,有學者認為與變態反應有關。
病理
聲帶息肉多見於聲帶邊緣前中1M3交界處。對此有3種解釋:1、該處是膜部聲帶的中點,振動時振幅最大而易受損傷;2、該處存在振動結節,其上皮下易產生血流靜止與淤積;3、該處血管分佈與構造特殊,且該處聲帶肌上下方向交錯,發聲時可出現捻轉運動,使血管發生極其複雜的變化。
聲帶息肉的病理組織學變化主要在粘膜上皮下層有水腫、出血、血漿滲出、血管擴張、毛細血管增生、血栓形成、纖維蛋白物沉著,粘液樣變性、玻璃樣變性及纖維化等。還可有少量炎性細胞浸潤。偶見將其分為3型:纖維型、血管型和水腫型。
症狀
主要為聲嘶,息肉垂於聲門下腔者常伴有咳嗽。巨大的息肉位於兩側聲帶之間者,可完全失聲,甚至可導致呼吸困難和喘鳴。
檢查
喉鏡檢查,見聲帶邊緣前中1M3交界處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帶蒂的新生物。有時在一側或雙側聲帶遊離緣呈基底較寬的梭形息肉樣變。亦有呈瀰漫性腫脹遍及整個聲帶的息肉樣變者。息肉色灰白或淡紅,偶有紫紅色,大小如綠豆、黃豆不等。我們曾見過有懸垂於聲門下腔的巨大息肉,狀如紫色葡萄,呼吸困難呈端坐狀,亦有突然堵塞聲門裂而引起窒息者。此種巨大的息肉,其蒂常位於聲帶前聯合。聲帶息肉一般單側多見,亦可兩側同時發生。少數病例為一側息肉,對側為小結。帶蒂的聲帶息肉可隨呼吸氣流上下活動,有時隱伏於聲門下腔。檢查時易於忽略。
治療
在間接或支撐喉鏡下切除息肉。特別巨大的息肉需行喉裂開術者極少見。手術效果一般良好。如未殘留根,很少復發。值得注意的是,息肉的好發部位也即是癌腫的好發部位。早期的癌腫和初期的息肉,肉眼頗難鑑別,故切除的息肉均應常規送病理檢查,以免誤診。區域性麻醉下不能配合之病例,可在氣管插管全麻下經直接喉鏡切除息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