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一種症狀,是兒科門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對於便祕這件事,兒童和成人存在很多不同,今天就跟大家詳細聊聊兒童便祕。
17天解一次大便的女孩
先從一個病例講起吧。11歲的小張,瘦瘦小小的一個女孩,因為便祕住在我們病房。小張便祕有5年了,平時都是10來天解一次大便,排便很費力,平時很少有便意,大多數是依靠開塞露,排出的大便粗硬,食慾也不好,這次是17天未解大便來就診的。我們完善了一系列輔助檢查,最終發現小張便祕的原因,是先天性巨結腸造成的,這種情況就需要手術治療,後來轉到外科了。
通過這個病例,我們系統的瞭解一下兒童便祕
1、便祕的定義
兒童便祕一般指每週排便次數≤2次,同時伴有排便費力、糞便乾結。按照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性狀一般為1或2。
2、便祕的分類
便祕一般可以分為器質性便祕和功能性便祕。
器質性便祕:相對少見,一般由腸道發育畸形、肛門異常、乙狀結腸冗長、腰骶神經叢損傷等原因導致,上述病例中小張所患的先天性巨結腸就屬於這一類。
功能性便祕:臨床上90%以上的便祕都屬於功能性的,在群體中的患病率約為4.73%。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大便失禁、腹痛等一系列症狀。
功能性便祕根據病理機制又可以分為正常傳輸型、慢傳輸型、排便障礙型和混合型。
3、兒童便祕的原因
飲食因素
這主要包括飲食量和飲食結構兩方面原因:
(1)飲食量:飲食過少和過多都容易引起便祕,飲食過少時,形成的食物殘渣少,不能對腸道造成有效的刺激,不能引起排便反應,久而久之,大便在腸道內瀦留乾結;而經常暴飲暴食的孩子,由於大量糞便的形成,腸道蠕動受阻,導致大便在腸道記憶體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導致便祕。
(2)水、膳食纖維攝入過少:水分很好理解,水分攝入過少,大便更容易乾結;而膳食纖維攝入過少,腸道內的滲透壓降低,水分更容易被結腸吸收,大便也就更容易乾燥。
4、排便習慣
很多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或者由於一次排便困難導致恐懼心理,害怕排便,而故意、主動憋大便,慢慢的腸道適應了糞便的張力,便意也就消失了。
5、運動量少
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特別是進食後活動量不足,導致腸道蠕動慢,大便不能及時進入直腸,導致便祕。疫情期間,戶外活動量少,便祕的孩子就有所增加。
6、精神因素
這種精神因素多來自父母或者周圍環境,如果父母對孩子排便這件事過於關注,孩子在排便時容易緊張,甚至焦慮,久而久之加重便祕;另外來自家庭、學校突然的精神打擊也會造成孩子便祕。
7、嬰幼兒食物不耐受
如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的孩子,由於對食物中的蛋白成分或者乳糖不耐受,也會表現為便
便祕的治療
(1)器質性便祕:大多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如先天性巨結腸需要外科手術切除部分結腸。
(2)功能性便祕:首先要藉助病史和輔助檢查,明確原因,然後針對病因進行干預。
飲食調節
增加水的攝入量;
增加膳食纖維,多吃水果、蔬菜,比如芹菜、菠菜、西蘭花、蘋果、梨、火龍果等應季果蔬。需要說的是,香蕉並沒有很明顯的緩解便祕的作用,不宜多吃。
另外,規律飲食很重要,要按時進食,糾正偏食,更要避免暴飲暴食。
排便訓練
養成好的排便習慣是治療便祕的關鍵。這需要家長足夠的耐心和超強的執行力。要讓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最好的方式是蹲便盆,孩子雙腳要著地,方便用力,大一些的孩子要告訴他主動用力排便,呼氣末腹部用力,增加腹內壓。
增加活動量
飯後慢走,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但要注意不要飯後立即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飲食腹痛、消化不良。
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首先家長不要過於焦慮,避免因便祕這件事訓斥孩子,相反,家長保持放鬆的心態,孩子也會更容易糾正飲食和排便習慣。可以採取獎勵的方式,正面誘導,效果更佳!
藥物治療
常用的治療便祕的藥物有瀉藥(開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等)、促動力藥、益生菌、中藥等。藥物只是暫時緩解症狀,長時間使用可能會產生依賴,需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應用。
心理干預
很多孩子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祕,必要時適當的心理干預也會起到明顯的效果。
總結
1、兒童便祕原因與成人存在很大不同。
2、兒童便祕以功能性便祕為主,嚴重的便祕也要排除器質性便祕可能。
3、便祕的診斷不難,重點是對於病因的分析。
4、兒童功能性便祕的治療絕不是速戰速決,而是持久戰,需要家長的耐心、恆心和良好的心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