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病科 主任醫師 盧立新

  摘要:腎屬水,主水,腎病即水病。所謂治水,就是治療腎臟病。左腎為腎,屬陰,右腎屬命門,屬陽,故腎為陰陽之宅,亦稱水火之宅。治水實在調理陰陽或水火,溫通是治水之大法。溫屬治本,重在溫陽益氣以化水;通利之法包括:辛溫發散、淡滲利水、攻逐水飲、通腑瀉濁、引流水飲等。“三元療法”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強身健體,鼓舞陽氣,促進水邪外洩,達到陽氣自盛,陰氣自消之目的。

  腎主水、五行屬水,腎病即水病。臨床所見大多數腎病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水腫,故將治腎病稱之“治水”。為了便於治療,我們將水腫分為陽水、陰水、隱水三種,首提“三元療法”―理療、食療、優選中西藥物進行論治,收到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水為坎

  “水主潤下”,其性屬陰,得陽則化。在髒屬腎,在腑屬膀胱。方位在北方,八卦為坎,卦象為。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為真陽。一陽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龍一陽落於二陰之中,化而為水,立水之極(是陽為陰根也),水性下流。若虛火上衝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陰也),水盛一分,龍亦盛一分(龍即火也),水高一尺,龍亦高一尺,是龍之因水盛而遊,非龍之不潛而反其常。故經雲:陰盛者,陽必衰,籍此可悟用藥之必扶陽抑陰也。然市醫一見虛火上衝等症,並不察其所以然之要,開口滋陰降火,自謂得其把握,獨不思本原陰盛(陰盛二字,指腎水旺)陽虛(陽虛二字,指君火弱),今不扶其陽,而更滋其陰,實不啻雪地加霜,非醫中之庸手乎?臨證所見虛火上衝等症,患者多喜飲熱湯,冷物全不受,籍此更足徵滋陰之誤矣。又有稱桂附為引火歸源者,皆未識其指歸,不知桂附乾薑,純是一團烈火,火旺則陰自消,如日烈而片雲無。況桂附二物,力能補坎中之陽,其性剛烈至極,足以消盡僭上之陰氣。虛火上衝之病最常見者,如慢性咽炎、喉炎等,乃誘發腎臟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當積極救治。但經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等法治療,如六神丸、喉症丸等,而病終不愈。而採用扶陽抑陰之法,如甘草乾薑湯、附子理中湯等方劑施治,每獲良效。

  2、水分類

  腎左右各一,但作用有所不同:左腎為腎,屬陰,右腎屬命門,屬陽,故腎為陰陽之宅,亦稱水火之宅。在病理情況下,當人體受到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尤其是肺、脾、腎、三焦的功能異常,肺不能宣發肅降、脾不能運化水溼、腎不能蒸騰氣化、三焦水道不通,致使水液代謝失職,不循常道,外溢於肌膚,則發為水腫;或瀦留於體腔,如胸腔、腹腔以及膀胱等,形成隱性水腫(簡稱隱水)而發病。大凡感受風邪、水氣、溼毒、溼熱諸邪,證見表、熱、實證者,屬陽水;而飲食損傷、勞倦、久病、房勞過度等,正氣虧虛,水溼內停者,屬陰水。故我們把水腫分為陽水、陰水、隱水三種情況。臨床當以不同表現施以不同治法,讓水邪無藏身之處,還腎臟正常之職,疾病向愈。

  3、水治法

  治水之法,早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指出“平治於權衡,去菀陳s…開鬼門、潔淨腑”;《金匱要略・水氣病》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依據《血證論》“瘀血化水,發為水腫,是血病而兼水也”的理論,活血化瘀以利水亦是對久病水腫的良好治法。總之,治水亦是一個“通”字了得:或發其汗―腰以上腫者,令水邪從表而散;或利其尿―腰以下腫者,使水邪從小便排出;或通其便―體壯便幹者,讓水邪隨大便排出;或活其血―“血不利則為水”,活血化瘀,通利經脈,讓水歸常道;或溫其陽―久病陽氣虧虛者,陽氣盛則陰氣自散。如《金匱要略・痰飲病》曰:“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即指出了治療痰飲、水溼的大法,對於後世治療該類疾病指明瞭方向。然而,對於體腔內的水邪,即隱水,大多采用體外引流之法,即中醫導法的範疇。總之,不論何種治法,皆以使水邪有去路為大法。

  我們通過多年臨床實踐,參考歷代文獻,總結臨床治療經驗,率先提出了“三元療法”治療慢性腎臟病,取得了較顯著的臨床療效。所謂的“三元療法”是指“抓兩頭帶中間”的理療[1]、“以尿治腎”的無創自體療法[1]、優選中西藥物治療之法。該法能最大限度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減少藥物治療帶來的二次傷害,注重自身調理,適度減輕腎臟代謝的負擔。經無數患者臨床驗證,該法能顯著地降低蛋白尿、血尿,提高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改善腎功能。

  4、舉例

  4.1 陰水並隱水

  周某,女,72歲。於2011年6月13日因肢體高度水腫入院。既往慢性腎衰竭病史7年餘。入院時症見:體倦乏力,胸悶憋喘,腹部脹滿,雙下肢水腫,噁心,納少,大便幹,小便一日約600ml,有泡沫。舌質暗紅,苔黃膩,脈沉細。查體:Bp:160/100mmHg,貧血貌,左肺呼吸音低,肺底可聞及溼羅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叩診濁音,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雙下肢高度凹陷性水腫。先拍胸片,報告為佔位,遂行CT檢查,排除佔位,為右側胸腔大量積液、右肺不張、大量腹水。血生化示:白蛋白(ALB)29.6g/L,尿素氮(BUN)31mmol/L,肌酐(Cr)558umol/L,尿酸(UA)406umol/L。尿常規:蛋白(PRO)3+,潛血(BLD)1+,尿糖(GLU)3+。血常規:紅細胞(RBC)2.58×1012/L,血紅蛋白(HGB)74g/L,紅細胞壓積(HCT)25%,中醫診斷:水腫(脾腎虛衰,溼濁內瀦)。西醫診斷為:1.慢性腎衰竭,腎功能衰竭期,2.慢性腎炎,3.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級。因患者拒絕血液透析,故予內科保守治療。常規應用改善腎迴圈、糾正貧血、糾酸補鈣、益氣養陰、改善冠脈供血、利尿消腫等藥物。配合理療:按摩頭部百會穴、足底湧泉穴,每次20分鐘,每天1次,20次為一療程。中藥方選康復腎加減以振奮心腎之陽,化氣利水。藥用:大黃15g(後入),丹蔘30g,熟附子30g(先煎),炒薏米仁50g,水蛭10g,地龍12g,杜仲15g,澤蘭20g,穿山龍30g。水煎服,日一劑。患者一般情況逐漸好轉。但是,右側大量胸腔積液,右肺功能嚴重受損,影響呼吸。因此,實施彩超下定位胸腔穿刺加閉式引流術,同時將引流出的胸水常規送檢,多次查胸水CEA均(―),各項指標提示胸腔積液為漏出液,排除了腎病以外疾病導致的胸水。每天放胸水兩次,每次約500-800ml。引流管共放出胸水約30000ml,經影像學檢查證實被“壓縮”的右肺形態基本恢復。經查腎功能相對穩定,病情好轉而出院。

  按:一般而言,胸水多為雙側的,但該患者只右側有,左側全無,與普通胸水患者有異。其產生機理除與長期鈉水瀦留、低蛋白血癥、毒性代謝產物的蓄積有關外,可能與其長期右側臥位有關,水性趨下之故。對於大量的胸水,只能採取引流之法。但是,留置管容易堵塞,致使引流失敗。分析其原因,留置管在留置期間,管口因蛋白質及葡萄糖等物質的積聚,形成薄膜致使管口粘堵。因此,應定期實施鹽水衝管,讓管口周圍保持清徹狀態,使積液中有形物質不得靠近,方能保證留置管不堵。方法:每三小時從引流管中抽出20ml胸水,再注入生理鹽水30ml以沖洗管道,清理管口。實踐證明,此法可有效防止引流管阻塞,延長留置時間。

  4.2 陽水並隱水

  馮某,男,25歲。於2011年11月20日收入院。原發性腎病綜合徵病史1年餘,因受涼病情復發。刻下症見:周身浮腫,體重較前增加20餘公斤,體倦乏力,咽部疼痛,腰痛,尿量減少,一日約800毫升,有泡沫,納差,時有噁心,眠可,大便調。查體:Bp:140/95mmHg,全身高度水腫,雙肺呼吸音低,心音可,無雜音,腹部膨隆,移動性濁音(+),雙腎區叩痛(+)。舌質紅,苔黃厚,脈滑。入院後查血生化:ALB15.8g/L,Cr108umol/L,TC17.43mmol/L,TG13.38mmol/L。尿常規:GLU1+,BLD2+,PRO3+。彩超示:雙腎體積增大、實質回聲增強,雙側胸腔積液,腹水。中醫診斷:水腫(熱毒客咽,損及腎臟),西醫診斷:1、原發性腎病綜合徵,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有關中西成藥,靜滴血塞通、疏血通改善腎血流。同時按摩百會、湧泉,每日1次,每次20分鐘,20次為1療程;囑每日飲中段晨尿150ml,以滋陰利尿(腎病綜合徵患者尿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抗凝物質,便於吸收和利用)。給予中藥清熱利咽湯加減,藥用:連翹20g,黃芩12g,炒梔子10g,石韋20g,蟬蛻20g,地龍12g,桑葉15g,炒苦杏仁10g,浙貝15g,黃芪50g,炒白朮30g,防風20g,豬苓20g,車前子30g(包),炒薏米仁50g。水煎服,日一劑。患者的體重每天都在下降,水腫逐漸減輕。經過兩週治療,體重下降20Kg,水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尿量5500ml,蛋白質200mg,ALB31g/L,TC10.86mmol/L,TG3.18mmol/L。繼續應用中藥治療,病情穩定好轉而出院。

  按:利尿是消除水腫的根本方法,每日尿量應有限度,過度利尿是NS合併急性腎衰(ARF)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對明顯水腫的患者,60歲以下每日體重下降0.5--1Kg,60歲以上患者則控制在0.25--0.5Kg;或每日尿量控制在3000ml左右。但是,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一天的體重可以下降2kg,只要配合中藥益氣活血,健脾補腎,未見任何不良反應。中醫認為,咽腎相關,如《靈樞・經脈》曰:“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由此可見,腎臟經脈與咽喉部直接相通。

  參考文獻:

  [1] 盧立新.慢性腎小球腎炎的防治思路[ J ]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 (6):44.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