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為許多原因會被要求做腦電圖檢查,一些孩子可能被發現腦電圖癇樣放電。在無癲癇的健康兒童中,有1.9%~3.5%的兒童腦電圖出現癇樣放電,其中中央-中顳放電、泛化性棘-慢波放電佔了絕大部分。Cavazutti等對3726名6-13歲的沒有癲癎史的神經系統正常的兒童進行EEG檢查。他們發現2.3%的兒童有Rolandic或頂區或中顳的癲癎放電。在對386個神經系統正常但EEG在正常背景活動下有中央放電的兒童的系列研究中,Kellaway發現只有57%的兒童有癲癎發作。在另一個315例中央顳葉放電病人的系列研究中,Beaussart發現16%的人沒有癲癎。
孩子腦電圖檢查被發現有癇樣放電,不一定就是癲癇,只是出現癲癇發作的概率比腦電圖正常的孩子要高,故需要長期觀察,觀察內容參考兒童良性癲癎伴中央顳區棘波(BECT)臨床表現。
BECT臨床發作特徵:為限局性發作,有些發作可以繼發全身性泛化,睡眠時的發作更易於泛化。本症的發作性症候變異很大,不同患兒之間,同一患兒的不同發作之間臨床症候均可能不同。70%-80%的發作出現在睡眠中、即使是日間的發作,也多與困睡有關,少數病人清醒和睡眠時均有發作,僅10%-20%的患兒只有清醒時的發作。面部及口腔的感覺、運動性發作最多見。發作持續時間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很少出現持續狀態。典型的發作常出現在入睡後不久或清晨將醒時,患兒意識清楚但不能說話,能理解語言或通過手勢交流,口角歪向一側,伴該側面部抽搐,喉中呼嚕聲及流涎。發作可累及同側上肢,或以一側手及上肢的抽搐開始,偶可累及下肢,出現陣攣性抽動、強直性收縮或感覺異常等。發作後可伴有Todd麻痺。發作結束後無意識混沌。患兒可訴說發作開始時一側舌、牙床和麵頰麻木感、刺痛感或電擊感及脣舌僵硬。區域性性發作可發展為意識障礙或迅速擴散為全身性發作,患兒對發作過程可能無法回憶,此時如不能獲得區域性感覺運動性發作的症狀,容易誤認為是原發性全身性發作。日間發作比夜間更短暫,有時僅表現為面部、口咽或一側肢體的感覺症狀,如患兒訴說不清,這種發作可能被忽視。
發作頻率個體間差別很大。10%-13%的患兒一生中只有一次發作,即使不治療也不會復發。66%的病人發作稀少,發作間隔2-12個月不等。但有20%的患兒發作比較頻繁,幾乎每夜發作或一夜發作數次。發作常有成簇出現的傾向,可以在數週內頻繁發作,然後很長時間不發作。少數患兒發作後有長時間的流涎及構音不清,也可出現驚厥持續狀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