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趙書輝

  1、 人工全髖關節是由什麼製成的?

  人工全髖關節一般是由對人體無毒的金屬(鈷鉻鉬合金或鈦合金製成)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塑料)根據人體關節的解剖特點,仿照關節的功能設計製造。植入到人體內,起到原來髖關節的作用。

  2 、哪些疾病需要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

  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嚴重疼痛及活動受限,影響生活及工作的人,均可考慮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常見的疾病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晚期股骨頭無菌壞死、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及繼發引起的髖關節炎。

  3 、怎樣進行全髖關節置換?

  經過術前的各項檢查,確定病人可以進行手術。病人在麻醉狀態下,醫生將病損的關節開啟,切除病變的股骨頭,選擇一個適合病人股骨髓腔大小的金屬柄嵌入股骨內。同時修整、打磨壞損的臼窩,用專用工具將臼窩重建後,嵌入人工臼。再選擇合適的人工頭嵌入頸內,將頭復位後就能得到一個無痛的、活動好的人工全髖關節。

  4 、人工全髖關節是怎樣固定在體內的?

  一種固定是應用對身體無毒的粘合劑(骨水泥),將人工關節的假體粘在骨質中,適於老年人及骨質疏鬆的病人。優點:術後病人即可下床扶拐活動。缺點:若干年後,有些病人出現骨質破壞,引起假體鬆動,給再次手術帶來困難。

  另一種固定是生物固定,目前較提倡的方式。將人工假體表面經特殊處理與骨質接觸使骨組織與假體長在一起,達到一個穩定長期的固定。優點:骨質破壞少,再次手術方便。缺點:負重時間晚,約6周以後,適於年輕病人。

  5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後注意事項:

  手術後,一般病人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康復活動。麻醉甦醒6小時後即可做踝泵及踝部旋轉運動,踝泵:即腳大幅度上下活動,每日數次,可持續到完全康復。踝部旋轉:讓踝關節來回旋轉,每次5周,每日數次,可持續到完全康復。術後第一天可以下床扶拐活動。6周內應注意避免手術側髖關節內收外旋(盤腿)、健側臥時雙腿間應夾軟枕、禁止屈髖過90度、禁止直腿抬高、下地時非骨水泥固定者避免患肢完全負重以防止髖關節脫位或鬆動,2-3個月就可以去拐恢復正常行走。

  術後病人提倡的活動:騎車、游泳、散步等;不提倡的活動:重體力勞動、劇烈活動等。

  6、 髖關節置換術後肌肉的鍛鍊:

  (1) 股四頭肌訓練:病人取平臥,繃緊大腿肌肉,保持10秒,連續10次。

  (2) 臀大肌的訓練:病人取平臥位,夾臀繃緊臀部肌肉,保持10秒,連續10次。

  (3) 內收肌訓練:患肢緊貼床面,直腿內收。往返10次,每日至少2次。

  (4) 外展肌訓練:患肢緊貼床面,直腿外展。往返10次,每日至少2次。

  (5) 蹬車訓練:腳後跟緊貼床面,大腿向腹部靠攏(大腿與腹壁夾角小於90度)。往返10次,每日2次。

  7 、人工全髖關節術後併發症

  (1) 神經的損傷 坐骨神經及腓總神經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最易損傷的神經,多出現術後1-3天。原因:術後下肢安放不當、下肢延長、臀下血腫引起。

  處理:解除所有敷料,屈膝20-30度,踝關節中立位,進行踝關節被動背屈練習,避免發生足下垂。

  (2) 血腫 多發生於老年人及術後48-72小時關節活動較多的病人。

  處理:如血腫持續增大、面板張力增高、區域性劇痛,應及時制動,以緩解症狀,必要時須切開引流或行血管結紮。

  (3) 疼痛 是術後最常見的症狀,早期有止痛泵,去掉止痛泵後,可口服止痛藥。

  (4) 下肢不等長 術後雙下肢不等長現象較常見,主要表現術側延長,允許誤差1cm。不需特殊處理,時間可以讓病人適應,必要是可調節鞋跟高度。

  8、 影響術後假體使用年限的因素?

  假體的年限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是手術技術,要通過一個專業熟練的醫生將適合病人骨髓腔大小的人工假體準確裝入人體內,第二是選擇一種適合病人骨質所能接受及合適的人工假體。第三是術後病人要學會使用、保護好關節。

  9、關於全髖關節置換後的感染?

  術後晚期的感染是人工關節置換最嚴重的併發症,甚至需取出假體,導致人工關節置換的徹底失敗。表現:患側關節周圍有紅腫,硬結或有膿包。處理:立即靜點抗生素,並來我中心找專業的醫師諮詢。預防:遇有肺炎或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儘早使用抗生素治療;遇有拔牙或身體其他部位手術,術前常規使用抗生素。

  10、術後複查

  從手術後第一天開始計算,6周、3個月、6個月、1年複查,以後每年複查一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