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病人可以沒有臨床症狀,或僅有輕度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食慾不振、泛酸、疼痛、噁心、噯氣等,而這些症狀並非胃癌特有,可見於慢性胃炎、潰瘍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黑便或上腹部包塊等症狀;賁門部腫瘤開始可出現進食不順,逐步發展為吞嚥困難和食物反流;胃竇癌進一步發展可因幽門梗阻而出現嘔吐。
如有上述症狀請及時就醫,目前對胃癌的早期診斷最好的方法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不僅可以直觀的放大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的各個部位,而且還可以對病變粘膜進行活組織檢查,來明確病變的性質。目前胃鏡檢查加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胃癌診斷的金標準。目前的胃鏡不僅清晰度高,而且還可以在檢查的同時進行窄譜成像(NBI)和電子光染色(i-Scan),大大提高了對常規內鏡下檢查不顯著的病灶的識別率。如果必要和可以在胃鏡下對粘膜進行化學染色(靛胭脂),這有利於微小病變的識別。並且隨著胃鏡技術的發展,對於一些小範圍的淺表的胃癌可以進行胃鏡下的粘膜切除術(EMR)或粘膜剝離術(ESD)進行切除,不必要進行大部胃切除,大大減少了手術的創傷。對於對胃鏡檢查具有恐懼心理的患者還可以選擇進行無痛胃鏡檢查,在睡眠中完成胃鏡檢查,無需忍受痛苦。
1、胃的癌前期狀態包括: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我國較少見。
(3)胃息肉:腺瘤型息肉雖然佔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較高。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
(4)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慢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癥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包括:
(1)異型增生:亦稱不典型增生,目前稱上皮內瘤變。特別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還包括原位癌)容易發生癌變。
(2)腸化生:腸化生是胃腸型腺癌發生的必要基礎,特別是較廣泛的中重度腸化與胃癌發生關係密切。有以上情況的患者應及時或定期複查胃鏡。另外,年齡大於40歲長期進食醃製食物,感染幽門螺桿菌伴有上腹不適症狀的也應該及時進行胃鏡檢查。
因胃癌的症狀缺乏特異性,所以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上腹部隱痛、食後飽脹感;食慾不振、消瘦、乏力;嘔吐、黑便等症狀,特別是較長時間反覆出現這些症狀就應該及時就醫,進行胃鏡檢查。即便是年齡小於40歲的患者,因為近幾年檢出的胃癌患者的年輕化傾向較明顯,我們診斷的最小的胃癌患者只有14歲,小於30歲的胃癌患者每年都會檢出數例。因此,在目前我國還無法做到對胃癌進行普查的情況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覺性的篩查非常必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