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厭奶呢?其實厭奶並不是嬰兒生長髮育中必然會遇到的情況,只是部分嬰兒可能遇到的。但是,近來出現厭奶的孩子越來越多。即使這樣,“厭奶”也不是醫學中的一種病症。如果真是將厭奶進行詳盡的分析,可將“厭奶”現象分為“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
所謂“病理性”,就以為孩子身體出現疾病現象,這時孩子除了厭奶,還會出現相應的其它異常表現,比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鬧等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和發熱;嘔吐;腹瀉等疾病表現。這種厭奶是非常容易得到家長重視,而且也很容易想到尋求醫生的幫助。只是這類厭奶現象非常少見,大多數孩子是在維持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日常生活規律時,出現的厭奶。
為此,人們冠以這種厭奶為生理性厭奶。其實,生理性厭奶又可分為真正的生理厭奶和心理厭奶兩部分。
真正的生理厭奶指的是因為孩子生理髮育過程中的問題,導致進食後孩子出現不適感覺,從而產生對進食的暫時不感興趣或抵抗現象。孩子生後4-6個月內比較容易出現一種導致嬰兒頻繁哭鬧的現象――嬰兒腸絞痛。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胃腸蠕動等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出現的生理性腹痛現象。還有在孩子出牙時,由於牙齦腫脹,造成吃奶時不適感。再有,嬰兒對牛奶蛋白不耐受或過敏,也會出現進食嬰兒配方奶粉後腹部不適。這些現象共同的特點是進食時嚴重哭鬧或哭鬧加重。
存在厭奶現象的孩子中最為常見的原因是心理因素。由於一些因素的干擾,致使孩子對吃奶,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興趣降低,出現進食奶量減少,因此被冠以“厭奶”。
1、孩子進食時的環境過於嘈雜。隨著嬰兒長大,神經系統必將逐漸成熟。其中,表現在對外界事情的興趣逐漸增強。可是,家長在給孩子餵奶或喂輔食時,經常會說一些鼓勵孩子好好進食的話語,其他家長也可能會有來回走動或其它可能影響嬰兒的舉動。由於嬰兒不可能理解家長鼓勵他進食話語的含義,只能理解大人發音的動作。因此,喝奶或吃飯時孩子也學著發音“說話”。如果孩子進食時,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進食時,家長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比如口香糖等,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孩子喝奶或進食時,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2、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孩子在生後會儘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可是,在孩子3-4個月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新增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餵養。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他們就會作出選擇,躲避奶汁的餵養,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餵養過程。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比如:將配方奶中也加些果汁,同時停止果汁的奶瓶餵養,待孩子再次接受配方奶後,逐漸減少配方奶中新增的果汁量,最後停止新增果汁。為了繼續給孩子提供水果中的營養,可採用果泥,小勺餵養的方式。
對於“厭奶”的認識不是在於如何正確治療或糾正,而是在於如何預防。疾病的及早認識和治療,可以避免孩子對食物的厭惡。再者,創造安靜專一的進食環境,避免食物間,特別是相同餵養方式的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的現象,也是保證孩子順利進食的基礎。厭奶雖然不是疾病,但卻可能給孩子造成成長髮育遲緩的問題,特別是給家長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飢餓:最好的開胃藥
孩子吃得好才能長得好,為讓孩子能多吃一口,家長沒少動腦筋。可有時候事與願違,你越想讓他好好吃,他越是對你精心搭配的食物愛搭不理的!結果孩子的長勢自然不理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